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一十章:李世民驾崩新皇登基 (第2/2页)
这一来一回,就能节省半个月的时间。 而半个月的时间,能做多少事情? 所以说,有了电报,可以迅速提升大唐帝国的机动性。 …… 不知不觉中,时间来到了五月,李世民罢黜了李世勣,把他贬为叠州都督。 同时,还有一些官员受到罢黜。 这些任命,看上去有些莫名其妙。 因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明显的过错。 只是很小的一点错误,就做出如此严厉的惩处。 如果魏征还在的话,只怕又要死谏皇上了。 现在李世民的身体,一天比一天糟糕。 很多大臣都觉得,现在皇上一定是糊涂了,才会做出如此昏聩的决定。 当然了,还是有明眼人能够看出。 其实并不是皇上昏聩了,这是在为太子铺路啊。 等太子登基之后,可以亲命李世勣为仆射,这样就可以收服李世勣为己所用。 没过几天,李世民病情加重。 李世民召褚遂良等人托付后事,令他们辅助太子,并且让褚遂良写下诏书,传位给太子。 在褚遂良写完诏书之后,李世民驾崩。 太子李恪在柩前即位,被后世尊为高宗。 太子李恪登基之后,马上下了一道旨意,让各路兄弟回京奔丧。 在那个时代,讲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就是说,无论是国礼、大典还是征伐,这些命令,必须由天子发出。 李世民驾崩,就是国丧。 但是如果没有新皇帝的允许,皇子们是不许回来的。 有些皇帝,因为惧怕在外的皇子势力过大,不敢让他们回来,都是常有的事情。 而李恪,则是让所有的皇子,全部都回京奔丧。 这一次,李愔仍然只是带了十个侍卫,就赶赴长安。 来到长安之后,李愔先来拜见皇上。 “臣弟拜见皇上!” 李恪快走两步,将李愔扶起,诚恳地说道:“以后六弟见到朕,无须多礼!” 李愔微微一笑,然后说道:“礼不可废,皇上请赎臣弟不敢从命!” 李恪无奈地指着李愔说道:“六弟,你啊!以后你直接称呼朕为皇兄即可。” “对了,朕听说你这次入京,只带了十个侍卫?你怎么会这么不小心?” 李愔淡淡一笑说道:“皇兄,上一次臣弟带着这十人进京,一千多乱贼都奈何不得臣弟。更何况现在皇兄登临大宝呢?臣弟还怕什么呢?” 李恪不由皱起眉头说道:“此事不可!来人,调集五百御林军,随时保护蜀王安全。” “是!” 李恪派这五百人,当然不是要监视或者软禁李愔。 他是真的怕李愔出事。 李恪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全靠他这位弟弟。 如果李愔出了什么事的话,他这皇位能不能坐稳,都在未知之数。 因此,在哪些世家门阀没有被铲除之前,李恪绝对不会有一丝一毫要动蜀王的心思。 当然了,其实李愔非常了解自己的这位胞兄。 重情重义,自己如此对他,只要自己不造反,他的这位胞兄,绝对不会做出对付自己的事情来的。 当然了,就算是再牢固的亲情和友情,爱情也可以算在里面,都未必能够经得住考验。 所以,李愔基本上不会给太难的考验留给自己的胞兄的。 接下来,李恪为李世民举办了一场隆重的丧礼。 哪些游牧民族,还有哪些胡人,也都前来参加了丧礼。 并且,他们对李世民这位天可汗,极为认可。 在丧礼上,他们不惜刺破自己的脸颊,甚至割掉自己的耳朵,将鲜血染在地上。 这些举动,让皇上还有一干大臣,无不动容。 丧礼结束之后,皇上没有放蜀王回去,而是将蜀王留了下来,并且在长安,再次赐给蜀王一栋院落。 自己的儿子居然当了皇上,并且两个儿子还十分和睦。 现在最高兴的人,当然飞杨妃莫属了。 李恪准备封杨妃为太后,不过却是被杨妃制止了。 现在太宗刚刚驾崩,这件事情不宜cao之过急,还是暂时缓缓再说。 而李恪留下李愔,一来是这些年,兄弟两人,一直聚少离多,基本没见几次面。 这一次,就是兄弟之间,要好好叙叙旧。 二来,也是李恪有些事情,想要咨询李愔。 最近这段日子,皇上几乎天天召见蜀王。 兄弟两人还每天都会陪杨妃说说话。 这一日,李恪将李愔留在御书房中。 李恪不由向李愔问道:“六弟,古代的哪些国家,他们为什么会灭亡?怎么才能防止一个帝国最终走向灭亡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