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六十八章:彩电 (第2/2页)
?妇女能顶半边天! 这句话,让崔莺莺神思激荡,久久不能自已。 这样的话,如果是在大唐说,哪就是大逆不道。 纵然说这话的人是蜀王李愔,那也不成,必然会受千夫所指。 甚至就连多半的妇女,都不会领情。 但是在华夏城,则是完全没什么问题的。 李愔准备,接下来就提拔一些女强人为官。 虽然仍然会遭受质疑,但是等他们习惯了,也就好了。 而李愔的话,终于是让崔莺莺答应下来。 第二天,崔莺莺就到体育部走马上任,和上官仪进行了交接。 对于崔莺莺的上任,体育部的其他官员,是有一些微词的。 毕竟,让一个女人来当他们的上司嘛,他们心里,还是很不服气的。 并且,以前也没有这种先例啊! 喔,不对,还是有这种先例的。 武媚娘就是嘛! 不过,在崔莺莺接任之后,崔莺莺的管理能力,很快就让体育部的哪些官员,刮目相看。 没想到,他们这位女长官的能力,丝毫不比上官长史弱啊。 在很多方面,甚至于还要强于上官长史。 当然了,事实上,上官仪可没有将所有的精力,全部都放在体育部这边。 他要管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而崔莺莺,目前只需要管理好体育局就可以了。 在智谋上,崔莺莺的确并不输给上官仪。 但是在能力和经验上,比上官仪欠缺的,那就多了去了。 但是崔莺莺的进步,也是十分惊人的。 李愔还准备在暗中帮助崔莺莺照拂一二。 但是很快他便发现,崔莺莺做的很好,完全不需要他的照拂。 而在接下来,华夏城又成立了文化部。 文化部,是专门对电视台,还有娱乐圈,文化界做出规范的部门。 而文化部的部长,同样是崔莺莺。 当然了,现在的电视台,就只有华夏电视台。 娱乐圈就没几个人,同样的,文化界,此时也乏善可陈。 初期,这个部门并没有太多事情可做。 崔莺莺要做的,只是建立一个班底而已。 时间一天天过去。 大量的移民来到华夏城,外面已经安置满了六个自然村。 也就相当于来了至少六万移民,几十万亩土地被开发出来。 等到明年,这里种植的粮食,就完全足够供应整个华夏城,并且还有剩余。 华夏城,目前仍然处于飞速发展中。 并且,现在李愔和上官仪商议,准备在华夏城外一百里左右,再建立四座城市。 这四座城市,会以群星供月的形式,将华夏城保护在中间。 到目前为止,华夏城是没有建立城墙的。 同样的,另外的四座城市,李愔也不准备建立城墙。 李愔认为,至少在几十年中,华夏城不太可能遭遇战火。 既然这样的,建立城墙就没什么必要了。 你看后世的所有城市。 有那个城市是建造城墙的? 城墙的建造,只会制约城市的发展。 当然了,这四座城市的建设,在目前来说,只是一个规划而已。 规划好了的话,将会前往选址。 然后最近几年内,将会列入重点发展目标。 但是最近,肯定是不太可能直接建设的。 现在华夏城发展的重心,仍然是移民和明年的百国运动会。 现在,华夏城的科技发展,已经步入新的台阶。 …… 蜀王李愔,上表请辞剑南道节度使一职。 并且在表上规劝皇上,最好是废除节度使制度。 因为节度使的权利实在是太大了,是军政权利一把抓。 很容易,就会形成地方上的一个土皇上。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大唐的安史之乱,就是因为节度使制度一手造成的。 对于蜀王的请辞,皇上并不同意。 但是蜀王再三请辞,最终,皇上也只能无奈地答应下来。 其实,李愔是应该辞掉蜀王的。 毕竟,他现在已经在黄金州建立了华夏城。 也不再合适,继续担任剑南道节度使一职了。 而在蜀王辞掉剑南道节度使一职之后,额,现在已经不适合继续再叫蜀王了。 毕竟,辞掉剑南道节度使一职之后,李愔的封地,也并不在蜀地了,而是在黄金州。 因为他建设了华夏城,现在好多人,已经改叫他华夏王。 当然了,绝大多数的大唐百姓,仍然早叫他为蜀王。 毕竟,蜀王这个称呼,已经深入人心。 剑南道这个地方,李愔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上已经转移到了黄金州。 当然了,人才的转移,都是自愿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