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2章 吴三桂的心结 (第1/1页)
吴三桂听完后,他的第一个反应其实是,难道他平西王府已经如同满是漏洞的筛子了吗? 难道他们平西王府苦逼的脸已经被世人皆知了吗? 怎么什么人都知道他们平西王府的日子不好过。 但是,这也就是他吴三桂苦中作乐罢了。 吴三桂默不作声,一手托腮,双眼无神的望着前方,夏国相知道,这是吴三桂在思考,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并不喜人打扰,如此,夏国相只能安静等待。 好在房间中放了许多火盆,倒也是不觉得寒冷。 吴三桂细细品味着遁去的一这四个字,他知道,这四个字才是这句话的关键。 可是,这句话每一个字他吴三桂都会读,都会写,但是连在一起,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 在古代,文化的传承极为不已,在没有造纸和墨水的时代,人们想要将文字留下传承下去,只能用笔刀在石头上,在铜器上,在竹简上刻下,是一件极为沉重的劳作,所以,为了节省体力与时间,中国古代的文字传承总是极尽精简,所以,每一个字,每一话,其中都包涵了海量的意思。 这也就使得,古文的晦涩难懂,博大精深。 甚至一句话,十个人理解,就有十个意思。 有时候,故作高深这种事,并非是一些人愿意的,实在是用古文来传递意思,本就是一件非人的事情。 聪慧如吴三桂,到了第二日鸡鸣之声响起,也是一脑袋的雾水。 但是吴三桂是何等人,如何会被陈永华一句似是而非的话,就大乱了阵脚。 既然不明白,吴三桂索性就见一见这陈近南,开门见山的谈一谈就是了。 他是武人,不是那些酸腐的文人,从当初为了活命,剃发易服,跪迎多尔衮入关的时候,面子这两个字就此生都与他无缘了。 没了面子以后,许多事情就从复杂变得简单了许多,更解决了更多的问题。 历史上,无论中西,多少事情是因为面子两个字而毁于一旦。 无疑,现在他吴三桂能有现在这份成就,不要脸是他成功的一大原因。 雷厉风行也是平西王的一个优点。 一夜无眠的吴三桂因为平日里勤练武艺,并没有显出丝毫疲惫,夏国相得了命令,就去寻陈永华。 即使陈永华早就料到,夏国相会再次找到自己,但是陈永华万万没有想到,事情的发展竟然会这般快。 这才一夜的功夫,他夏国相就找到了自己。 看着一口一个包子,两个腮帮高高鼓起,丝毫没有一个高人模样的陈永华,夏国相的嘴角不禁有些抽搐。 夏国相只觉得,自己脑海中,那个高深莫测的高大形象,顿时有些轰然倒塌。 不过,夏国相并非不能接受,反而这让夏国相对陈永华更加的能够接受。 毕竟人和神是永远都无法成为朋友,但是人和人是可以的。 看着夏国相,陈永华一边咀嚼着包子,一边邀请夏国相坐下,并没有因为夏国相的到来而又丝毫的收敛。 陈永华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自从被郑成功捡拔与微末,进入行伍,他陈永华就是一个军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