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天朝_第一百一十一章 引虎驱狼?(1)李代桃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一章 引虎驱狼?(1)李代桃僵! (第2/2页)

亮,等刘备刘皇叔上门亲求出山,我空口白牙去,不一定说得动他!”

    闻言后,张亮基脸神有些不愉,心里也觉得这左宗棠也太狂妄了,我一介巡抚去上门须求你这布衣出来入仕?

    骆秉章看出颜色,见张亮基还没有说话,忙劝慰道:“有才之人,都这脾气,爱要一个姿态。

    不如这样,石卿兄(张亮基)写一封书信,我骆某做了十年的湖南巡抚,也曾算是他的父母官,也写一封书信,由伯琛先生同带去。

    就说我们守城军务繁忙,不敢脱离,以信代身,请他出山,成全他出山之名!”

    骆秉章又见众人好像对于自己的提议有些不愿苟同,好像平白自低了在座官员士绅们身份,同时单将他左宗棠也看的太高了,心里多少都有些忿忿不平,骆忙末了又劝慰加了句:

    “到底是我们先前冷落小觑了他,他有些脾气也属正常。现在长毛肆虐,正需要他这样大才之人出来做事,保卫乡泽为要,不用过于计较咱们个人的得失荣辱!”

    众人闻言多有敬佩,张亮基见骆秉章一番高姿态,他倒也不好显得小肚鸡肠,也当场做大肚访贤的能臣状,在这专为他上任的迎新酒宴上,当场拿过信纸,写起交结募聘书信来。

    长沙城内的官吏们莫不佩服,一副长沙危城之下,当庭官员众人合衷一汽,精诚团结的模样。

    …………

    “你们求错人了,应该去求请咱们湘境像涤生(曾国藩)那样的经学大家,求我一个三试春官不第的落魄举子,岂不是缘木求鱼,找错门了!”

    山谷茅草芦屋檐下,左宗棠还是悠悠躺在最初的竹椅子上,看着手里的《武备志》,别样音调看他道:

    “我听说闻名京师的湘境大儒曾国藩月前母丧,一个月前回湘潭守制了,这不是正好吗?”

    “你呀,专提这三场春试不第,还是对朝廷有怨气!”

    “对,我是有怨气。”左宗棠手撑扶手,并不否认,一把从椅子跃起,将书随意丢在了椅子上,口低酸音嘲意道:“道德文章写的再好,不过心里全是酸溜溜所谓虚儒道学,胸无半点治世规略。

    这样的人大把大把的成为朝廷重臣,有才之人被拒之门外,我已四十之龄,科考不第,考了足二十几年,黄土半截尚拒门外,试问哪个有才之人,心中不是一股无名之火!”

    “季高兄!”站着手里拿聘信的郭嵩焘缓音安抚般的拉长了语气。

    “现在不是义气用事的时候,现任巡抚张亮基、前任巡抚骆秉章,两位巡抚皆写信有求于你,望你去长沙帮衬,这古今读书人里,这事可不常见哦!”

    左宗棠背手看天,脸上表现还是有些不屑,不知道是在看天上的云,还是在想东西。

    “两份书信,这够可以的了!”他见左宗棠没有反驳,知道有门,走到他面前,多少语气激动惋惜,再说了一句。

    “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

    说着他有些不忍道:“季高,莫要真辜负了你这一世的这些苦修才华啊!”

    左宗棠听到前一句,心里已经动了,他最终叹气抿嘴道:“好吧,是了,雁过留鸣,我左宗棠的名号是也总要在世上走一遭才行!”

    “你答应了!”郭嵩焘一脸欣喜,忙着想问个定音,左宗棠微微点头,表示决心已下,不会动摇。

    “周家嫂子,一会儿做完饭,收拾收拾,将你们夫妻东西搬回城里去吧,城里已经为你们收拾好了房子!”

    “哎——!”听得郭嵩焘将左宗棠说服了,草庐厨房里传来欢快应声,左宗棠的夫人周氏语气里也透着快活气息,她利索收拾着一会儿要用的午膳,显然对于丈夫的能够出人头地、即刻出仕,有着由衷的高兴。

    郭嵩焘高兴之余,又对左宗棠的狂气有所劝慰:“大丈夫纵要百折不挠,亦忌锋芒毕露!”

    “另外,你未见过曾国藩,不要轻端小看于他,此人是恒心成事者,迂腐虽有,机敏也缺,但唯一颗腹内恒心,我久历世俗官场,像他那样的人少见,古书道:“百折不挠,木枯石朽,其志不移尤定,方为大丈夫!”,说的大概正是他那样的人!”

    郭嵩焘语气里,有对曾国藩有些自愧不如般的服气,他道:“自古以来,你看有恒心者,何事不成啊!”

    “是龙是虎,见过才知道。”左宗棠有些不以为然地笑着,或许觉得老友如此的辩说,曾某人多少应该是有过人之处,所以也并不反驳。①

    …………

    郴州城以往人声鼎沸,现在街道空空荡荡,少许饥饿的流民乞丐蜷缩在两侧屋檐下。

    “铛!铛……”锣声响动开路,后“支支吾吾”跟一绑人十字小车,这是府衙牢里囚车改造的,外加一小队兵,前一太平士卒敲锣喊着:

    “有人识得此人并告知消息者,赏粮一斗,布一匹!——铛铛……”

    那士绅绑在牢笼里,像脱了毛的凤凰。

    很快有人首告了,就是他的邻居,整个过程,根本没有费多大的劲儿。

    …………

    太平主力行了一天的军,傍晚抵达攸县,此地已距长沙与郴州都处于中间位置。

    城里萧朝贵留守的少量太平老军,早已将县衙收拾了出来,供如今的洪杨诸王入住。

    夏诚的左军信使日夜兼程,先是过张钊把守的郴州北面五里牌镇时被捕捉去两三个,余下的一路风尘仆仆的四个人,好容易今天赶上主力队伍,忙拿信前来找人就郴州求救。

    一场有关郴州守军的处置问题,开始在衙门大堂内,几王专门开会商议了起来。

    “…………

    诚不敢妄言,清妖四倍于我,城内无米,将士忠心天业,然我一人,或舍可弃,将士万人若有失,则豺狼妖魔得志,小觑我天军神威,……

    伏望天兵回援一支救护,诚亦可早见拜于天王及诸王面前!

    伏望、万幸、万幸!”

    读罢夏诚送来的求救书,年青的翼王石达开对着早已读过的东王杨秀清道:

    “夏诚小子是个很难得的将才,小小年纪,勇猛拼命,打的一手好仗,是天国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说那儿还有咱们的一万多人,就单凭夏诚这个人,咱们就值得派支兵去解救他。”

    说着他看着其他两王及高座上的洪天王,示意他们说意见。

    按从小到大的王权位置,紧挨着应该一侧的北王发言,北王韦昌辉却眼神有些飘动疑惑,他抬头看了看东王天王二人,后对东王杨秀清道:“不知四兄(上帝四子杨秀清)意下如何?”

    杨秀清摸了一下自己的八字胡,于公于私他是不想去救的,私是为他的神权神圣,公则是他接下来的这一番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