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 网上的舆论 (第1/2页)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网上的舆论 叶平宇参加了几次省委常委会,对于省委会上的况,他也是有所了解了。夏伟仪与高家采两人的步调基本一致,会上也没有人反对他们两人的意见,整个况看上去是非常和谐的。 但是叶平宇也是发现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安西省本地的常委虽然没有反对夏伟仪和高家采两人的意见,但是也没有积极支持他们两人的意见,让他感觉到,气氛有些沉闷,不那么活跃,冯深在中央党校学习还没有回来,不知道他回来以后是一种什么况。 夏伟仪和高家采两人自然也是觉察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两人的到来,很可能让本地的干部感受到了一种危机,因为他们两人来到之后,采取了远离他们的政策,而且省长也不是他们本地出了,而是从外面调过来的。而原来,他们的省长一般都是本地出,省委书记是外调的。 现在省委书记和省长都是外调的,冯深本来有望接李步刚的位子的,结果没有成功,这样的况无疑会让他们感到一种危机感,觉得中央对安西省的政策在变。 现在除了夏伟仪和高家采两人是外调的干部外,只有叶平宇属于外调干部,在这种况之下,夏伟仪也只有依靠叶平宇来做一些事,此外,他和高家采两人也是事必躬亲想法推动工作开展,然后熟悉本地干部,争取建立新的干部队伍。 叶平宇与夏伟仪也谈完了话,达成了一些共识,现在就是如何找准突破口,然后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合力,从而让安西省的局面发生了一个大的转变。 之前,叶平宇并没有把目标完全对准江夏市,只是曹明霞的事让他注意到了江夏,现在他与夏伟仪谈完之后,便要把主要的精力对准江夏市了。 梁学军去了江夏半天,只拿下了江门县的副县长张喜栋和曹明霞,却没有对王有才本人怎么样,这让他很不满,但是出于工作上的关系,他不好表示什么,但是梁学军已经不在他所信任的人之列,现在已经不让他分管江夏的事,他让马坤和苗东宇两人来分管,但是这两人的工作也让他感到不满意,因此现在他把希望寄托在陈其阳上。 陈其阳在江夏市呆了有一个星期,把那个邢远彬暗中叫过来问了一番话,邢远彬一看到纪委的人来找他,便是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说他给杨华送了多少钱,还请他吃了多少顿饭,毫无顾忌地控诉着杨华。 陈其阳并没有亲自去问他,但是他在旁边观看,却是感到邢远彬的诡异之处,作为行贿者来说,一般况下是不会如此没有任何顾忌地来控诉受贿者的,因为作为行贿的一方也是会面临着刑事上的指控,如果这十万块钱杨华确实收了,那么他也要受到刑事上的追究,受到刑事上的处罚,现在邢远彬却丝毫没有这种顾忌,他背后的目的是什么呢? 由于邢远彬本人不说,其他人是不好知道这里面的况的,最多只能是一种猜测,邢远彬背后一定有人支持,但是这个人具体是谁,以及如何支持的,他不得而知,不然就不好解释一些事。 猜测是不能当作证据使用的,除非是邢远彬配合,把事的真相讲出来,然而在这种况之下,他是不可能把真相讲出来的。 陈其阳感到也比较头痛,叶平宇让他来调查清楚这个事,还杨华一个清白,但是邢远彬直接控诉杨华收受贿赂,而杨华则是予以否认,一个说有,一个说没有,这怎么办? 陈其阳把调查的对象指向邢远彬说行贿杨华的动因。邢远彬说,当初只所以会行贿杨华是因为他当时需要办一个采矿许可证,杨华给他提供帮忙了。 一听说这个事,陈其阳安排人去调查这个事,发现邢远彬确实办过这样一个证,但是在去年给吊销了,也就是在关闭邢远彬厂子之后。 对于这样一个况,陈其阳不敢排除邢远彬办理采矿许可证与杨华无关,但是也不能就此认定与杨华无关。随着进一步的调查,陈其阳发现,杨华的确与邢远彬在此之前有过交往,在这种况下,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话认定杨华收受这十万块钱也是可以的。 但是太多的疑点让他下不了这个结论,而且他也没有再发现杨华有其他经济问题的可能,仅仅以这来历不明的十万块钱来认定杨华违纪,似乎不大合适。 如此一来,要怎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