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第四章 我与家国同在 (第1/1页)
    大燕,边境。    一座小城,名曰“龙且”。    这里本是燕国西北部的交通要塞,平日里往来商旅络绎不绝,甚是繁华。可如今只剩下摇摇欲摧的城墙,战火摧残后的焦黑灰烬和满目疮痍的残屋碎瓦,断壁残垣。    夜已深。    如今正是初春,城内却无半点春意,到处弥漫着一股有如深秋般的萧索和肃杀。    有风吹过,卷起一地飞尘,吹动一盏残破不堪的灯笼。    长街冰冷,残灯如浮萍般漂泊,苍凉孤寂,一直飘到路的尽头。    长街的尽头是一片黑暗。    残灯已不见,唯黑暗清晰。    黑暗的尽头又是什么?    ——是否便是死亡?    一间大院,两块木板合成的院门老旧、残破,裂了口子,风从裂口灌进去,呜呜咽咽,犹如哭泣,又似鬼魅怨诉。    门前悬着一盏灯,灯影摇曳,火光微弱,微弱的就像一个将要离世的老人。    院子里躺满了人,他们躺着,是因为他们几乎都已无力站起。    这些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健全的,都带着伤,有的少了胳膊,有的缺了腿,有的腹部破开一道口子,用布包住,鲜血染红了战甲。还有的背上仍插着箭,还未及拔出。    一些人已沉沉睡去,一些人揉着伤口,满脸痛苦。有的是旧患,有的是新伤,有的足以致命,却没有任何人喊痛,没有一个人叫苦。    他们只希望黑夜快些过去,黎明快些到来。    因为黑夜里,人心总会变得比较脆弱、柔软。    可他们必须坚强。    因为战争从不同情弱者!    屋子里很昏暗,只有一点星光。    ——刀光!    刀无鞘,染血,刀刃满是崩口,斜插在一人腰畔。    那人站在屋里,站得笔直,纹丝不动,像是亘古以来就已站在这里的一尊石像。一张沧桑消瘦的脸上,满是伤疤,耳朵缺了半个,眼睛也少了一只,剩下的一只眼睛半开半合,开合之间,眼神落寞且绝望。    他在部下面前,眼中永远像是燃烧着一团无法浇熄的烈火,无论谁都不敢逼视。    可现在这团火仿佛已熄灭。    他身前有一张长案,案上立着块小小的木牌,用鲜血写着“大燕国三军元帅秦氏河公之灵位”,落款是“愚弟离难泣立”。    他就是离难。    “你叫什么名字?”    “我姓离。”    “我问你叫什么名字。”    “离球儿……”    “这算什么名字?我给你改个名吧。”    “嗯。”    “离难,就叫离难。”    “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远离灾难,一个人这辈子若是能平平安安,无灾无难,那就是大幸。”    “那为什么不叫离灾?”    “不好听。”    那一年,离难五岁,流落街头。他只记得那个叫秦河的男人手很大,很温暖。    “小难,去参军吧。”    “老师,参军能做什么?”    “保家卫国。”    “为什么要保家卫国?”    “你是不是男人?”    “是。”    “是男人就应当保家卫国!”    那一年,离难正少年,加入秦家军,成了秦河账下年纪最小的一员先锋。    “老师……”    “不要叫我老师,叫我大哥。”    “大哥,酒好辣。”    “大刀杀敌大碗饮酒,我大燕男儿当如是!”    那一年,离难第一次出征,斩下敌将首级,秦河为他庆功,二人大醉三天三夜。    “小难,我怕是不成了……”    “大哥,我带你走!”    “不,你带兄弟们先走……”    “那你呢?”    “我与家国同在!”    那一天,离难望着秦河一人一刀冲入魏军大阵,再也没有回来。    他曾问秦河:“大哥,假如下一刻你就要死了,你有什么愿望?”    秦河笑道:“我希望你们都活着。”    大哥,原来泪水比酒更辣,比死别更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