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四章 萱萱的刺绣(三合一加更) (第2/2页)
估计也想到了,自己抓了那么多人,今天还见了血,第二天就是大朝会,五姓七望的人不会放过自己。 大朝会过后自己还在不在长安都不知道,索性在离开之前把所有事情都揽下来办完,也算是给皇兄一个交代。 与此同时,稳坐永平坊的杜少清也收到了五姓七望准备次日弹劾李元昌的消息,现在李元昌这个开路先锋才开了个头,如果这时候他被拿下,即便是怀远坊改建完了,也得不偿失,改建一坊就损一员大将,哪有那么多先锋可丢? 所以杜少清决定要保住李元昌,朝堂上只有皇帝李二斡旋,那么朝堂之外杜少清想着看看自己能做点什么,于是就找来了李元昌,二人详细谈了有一个时辰。 第二天大朝会的时候,几乎满堂都是百官对李元昌的举报,这让本来做好心理准备的李二也有些措手不及了,同时李二也感到了深深的威胁。 窥一斑而知全豹,五姓七望在朝中势力太大了,如果他们联手不破的话,那就是一种变相的把持朝政了,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可一切都是后话,现在大朝会既然爆出了李元昌罪行无数,如何处理是要有个结果的。 看着一条条具实罪证,李二自己都暗骂,如果不是要用七弟李元昌出头办事,凭这些罪证,别说拿下老七的王爵,甚至杀了也就杀了,没什么心疼的。 这厚厚一摞罪证,直接说明了李元昌这货,身为皇族从不干好事,一直干的都是毁坏大唐基业的恶事。 太极殿上,皇帝李二雷霆大怒,“来人,速速传召汉王李元昌上殿,朕要亲口问问他,到底这些年他都干了多少好事?” 这个…… 传令官自去传令不提,可是这一幕,乃至说皇帝这个态度,直接让举报人有些顶不住真了,莫非之前推测有假?皇帝不是要保护李元昌?这明显是要拿下李元昌的节奏呀? 李元昌在干嘛?这天他也早早的就起床了,此时结发妻子刚给他整理完袍服。 临出门前,李元昌叮嘱道:“命人收拾一下东西吧,今日过后,咱们就要回晋阳种地了。” 发妻看着丈夫风萧萧兮的身影,什么也没说,此时这位汉王妃突然心头一阵松快。 王妃心想:长安城里繁华得让人流连忘返不假,可丈夫这些年的行径一直让家里人提心吊胆也不假,想想前两年暴毙的几个王爷,恐怕回晋阳种地未尝不是好事。 就在众人等待传召李元昌的时候,刑部尚书李道宗站了出来,“启禀陛下,依照惯例,即便是有人实名举报,朝廷也该派人仔细查证之后才传召勘问,抑或是拿人,现在就传召汉王,是不是有些不妥?” “李尚书莫非故意袒护汉王吗?我等据实弹劾,所有的罪状皆有明证,还需要你刑部再出别人重新取证吗?”御史台一名官员站出来反驳道。 李道宗沉声道:“问案顶罪自有其法度章程,过早传讯一来怕打草惊蛇,二来怕最终证据不实误判冤情,所以臣以为,还是先由刑部立案侦查才是。” 李二知道李道宗是想要维护李元昌,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不是拖延几天的事情了。 “好了,事急从权,把李元昌叫来,朕就不相信他还敢当殿欺君不成。”李二制止了二人的争议。 很快李元昌就大步来到了太极殿,看着文武群臣,还有自己满脸怒容的皇兄面前摆着那厚厚一摞奏折,李元昌知道了,这些都是今天一天弹劾自己的奏折,看来这帮人是要把自己往死里整啊。 李二黑着脸指着面前的奏折对身旁的内侍说道:“把这些奏折跟汉王念一念,看他有何话说?” 内侍老高拿起一本朗声念了起来,李元昌听着里面写的一条条一件件,什么欺压百姓、强抢民女、恶意敛财,乃至盗取耕牛宰杀,侵占百姓良田等等,基本上都详细注明了时间地点和证据。 这个时候真的不得不佩服这帮对手,如果不是他们这样详细的记录,李元昌甚至自己都不记得自己做过这么多事情呢。 “好了不用念了!”李元昌大声打断道。 李二抬头看着对方,沉声道:“老七,你可有话要说?” 对着李二深深一礼,李元昌朗声道:“启禀皇兄,臣弟李元昌过往这些年,除了通敌卖国不曾干过之外,可以说做过的恶事自己都数不清能犯多少唐律。 所以这里面列举的罪状不用念了,除了通敌叛国这种罪名,臣弟都认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