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七十五章 需要请假的萱萱(三合一大章加更) (第2/2页)
这样做就是为了挤兑太原王氏,他们售价一成给别的家族,现在长安如果有了便宜一半的纸张,太原王氏又会如何? 同时杜少清准备扩大造纸作坊的生产,仅仅在长安弄一个小作坊是不行的,最好的选择就是在蜀中建立新的造纸厂,蜀中多产竹子,材料充足,所以他就入宫跟皇帝商量。 皇帝巴不得杜少清扩大生产,自己好多多印出书籍普及天下呢。 所以当即下密旨给蜀中,用的人是蜀王李愔的王府长史——刘兰,此人忠诚可靠,就以李愔的名义选址建厂,将来李愔去蜀中上任的时候就可以亲自照看了。 见到杜少清的时候,皇帝李二说起了攻打高昌的事情,大军已经出征了,但往往一场战争下来就能打掉朝廷几年的积累,所以这次的钱,花的让人rou疼。 言外之意是想问问这个财大气粗的女婿,能不能出点钱充当军费,毕竟打下高昌需要投入两年才能见到收益。 杜少清眼珠一转提了一个建议,“大唐出兵攻打高昌本来是为了被扣押的商旅,救出我大唐百姓,朝廷责无旁贷。 但我等商贾也不能不知感恩,所以杜家商会为答谢朝廷,愿意奉上钱一万贯资助军费。” 李二不悦道:“你小子真是铁公鸡,一万贯哪里够十万大军开销的?打一场仗,劳师远征的,起码得二十万贯军费,这还不算战后抚恤。” “岳父别急呀,听我说完,又不是我一家商旅被扣,高昌可是扣住了好多家的,不少还是名门望族的手下,他们不跟着表示一下吗?” 额……李二神色怔了,随后笑骂道:“你小子就是个蔫坏!” 第二天的时候,一个消息在长安城中悄然流传开来,说是杜驸马邀请长安大商人三天后于曲江池一会,有重要商机跟大家商量,同时也请闲暇的长安百姓同去观礼。 极大缺乏娱乐活动的长安百姓,对于这些集会活动十分感兴趣,没等三天后活动开始呢,许多人就一遍遍打听曲江池的事情,甚至一些小摊贩已经开始抢占摊位了。 荥阳郑氏一家商号里面,这天收到了一张请帖,正是杜少清以个人名义发的,邀请对方大掌柜届时曲江池一会。 大掌柜是郑家长房的四公子郑达,江湖人称郑四爷,此人经营手段高明,坐镇长安掌管着郑氏所有丝绸茶砖生意。 接到了请帖,看到是杜少清发来的,郑达不敢小觑,立刻起身去找到了郑家在长安的头面人物——太常卿郑元寿。 “杜少清跟我荥阳郑氏素无瓜葛,且从近期事端来看是敌非友,冒然约见我们,恐怕不怀好意,要不要拒绝他呢?”郑达建议道。 “你是怕他给我们下套?就像对方陇西李氏一样?”郑元寿沉吟道。 “不可不防,此人诡计多端,算计过陇西李氏和清河崔氏,保不齐他是要逐一分裂我等五姓七望。” “来人,派人去查探一下,杜少清到底给多少人发了请帖,约见曲江池。” 派出了人手打探消息,郑元寿指着请帖说道:“诚然这个杜驸马对我们并无好感,但不得不承认此人是有大才干的,且人品声誉俱佳,他眼光独到,特别是对商机把握敏锐,看他杜家商会短短半年的盈利就知道。 请帖上说了,约见是有商机的,能让他主动找我们约谈的商机,一定不是小钱,所以也不是不可以一见。” 郑达担忧道:“可是,我们跟杜少清接触,会不引起别的家族不满?怕得不偿失呀。 而且那天崔家的公子可是说了,杜少清一直存心要对付我们五姓七望的商会。” 淡淡一笑,郑元寿摆手道:“所以我才让人打探消息,看看是否只请了我们一家,说不好人家把所有人都请了呢,那时我们不去都不行。 老四,你要明白的是,跟杜少清的关系,我们只是政见不合立场不同的党争,并无私人仇怨。 而且对抗他不是我一家一姓的事情,我们郑家家大业大也要生存吃饭,你的任务就是经商赚钱,能够在跟对手较量之中壮大自己,才是真正的长久之道。 而不是我们一味的从众防范,什么事情都顾忌到别人的看法,说不定到最后被人家卖了都不知道,他太原王氏不还盘算着用造纸赚我们的钱吗?” 一席话让郑达茅塞顿开,起身对着郑元寿躬身行礼,“多谢大兄指点,小弟记下了。”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在其他家族里面,西域的丝绸之路自从汉代开通以来,就一直被人们重视,几乎各个大小家族都有人手去西域做买卖,而且西边盛产宝石和黄金,财富之多可以说让人无法想象。 杜少清不光给西行的商家发了请帖,甚至还给长安数得着的都发了,无论是有没有背景靠山的,有没有在高昌被扣住人的,都在他的邀请之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