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24章 何皇后? (第1/2页)
“陛下圣明。▲-八▲-八▲-读▲-书,◇o≧” 董明说完这句话之后,目视前方,从表情上,看不出来任何的心里变化。在场的文武们却各有各的心思。 封赏仍然再继续,曹cao、袁绍等人也全都被封赏。一直到了中午的时候,刘宏才将对所有人的封赏都说完。 说实在的,刘宏这一次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刮目相看。按照常理来说,他应该休息一天,等董明、蔡邕等人商量好陟罚臧否之后,上呈给他。明日,他再上朝,一一宣布。 但是眼下,刘宏一刻也不停歇,甚至连思考都没有,一张嘴便将所有的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甚至朝堂之上,哪个位置坐着什么人,他都记得一清二楚,该换谁,该用谁,他更是一言决之。 真要说起来,眼下的刘宏,就好像刚刚登基时的那个他,英明、果敢。 “太常!” 就在最后的时候,刘宏终于点到了董明。 董明长身而起,走到大殿中间,躬身行了一礼:“臣在。” 刘宏看着董明,心里颇有些感慨:“太常今年多少岁了?” 这句话问的董明一愣,然后回道:“臣是延熹三年生人,今年三十岁了。” 其实是二十九岁,但是说三十也没问题。 “三十岁了啊。”刘宏点点头道:“圣人曾言,三十而立。太常也到了立业的岁数了啊。” 董明没有接话,他不知道刘宏想要做什么,说的好好的怎么就开始聊家常了呢。 百官也不太明白,毕竟一直没有对董明有所封赏,很多人都猜测是不是刘宏对董明有什么不满。眼下忽然又跟董明聊起了家常,让人实在是琢磨不透。 “太常大人此次救驾有功,朕自然有赏。”刘宏平静的说道:“中平元年,太平道反,太常大人于社稷有功,本就该赏。如今又在dongan之中,救下朕和两位皇子,保住皇宫。因此,朕就封你为留南候,食邑五百户。” “没什么事儿,就散了吧。” 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董明谢恩之后,回到座位上,刘宏有些乏了,便准备退朝。 蔡邕想要说话,却被董明拉住了。 他一脸疑惑的看着董明,后者轻轻摇了摇头。 出了皇宫,董明、曹cao、蔡邕等人隐隐之间形成了一个小团伙。另外一边,袁逢、杨彪两人也走的很近。 倒是袁绍,一个人行色匆匆的离开,脸上尽是凝重之色。他也被封赏了,可是这封赏,他却不是那么想要。 比两千石,司隶校尉。+∧八+∧八+∧读+∧书,※→o具体来说,这是一个监督洛阳和地方百官的监察官。其实这应该是一个文职,但是司隶校尉麾下有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隶所组成的作战部队,因此又是武职。 原本他应该是秩两千石的地方郡守,改任比两千石的司隶校尉,从官位上来说,是降职了。不过自古以来,京官大一级,他这也算是平调,甚至还有所升迁。他应该高兴才是。 可是他一点儿都不高兴。 相比较而言,他更想要的是董明的侯爵。哪怕董明官位没动,但是有侯爵就足够了。纵观有汉一朝,只有侯爵才有可能成为丞相,或者大司徒。总之不管官名是什么,有没有丞相这回事,想要主政,侯爵是最基本的。 再一个,他这一次行险一搏,算是跟袁家彻底闹翻了。虽然不至于开除族谱,但是很明显,袁家是不会再给他太大的帮助了。 当然了,以袁家几个老头子的政治智慧,也不会真把袁绍怎么样。毕竟,凡事都有一个万一,如果袁绍以后发达了,那还是他老袁家的人。 且不去说袁绍,董明等人这边,已经出了皇城,一群人既没有骑马也没有乘坐马车,就这么在大街上走着。 蔡邕跟董明两人并排,曹cao落后半个身位,其他人在他们三人后面跟着。 “伯照,方才为何不让老夫开口?”蔡邕道:“这一次dongan,伯照你立功不小,最后只给了一个食邑五百户的侯爵,陛下他有失偏颇了。” 董明闻言没有看蔡邕而是反问了一句:“那么伯喈兄觉得陛下该给某家一个怎样的奖赏?” “三公之位!”蔡邕一脸严肃的回道。 “那么槐里候和钱塘候,哪一个的功劳配不上三公之位?”董明又问了一句。 “他们俩的功劳,坐上三公之位也是应该的。只是”蔡邕毕竟不是一个雄辩之人,三两句就被董明说的没话说,最后道:“只是相较于他们,你更适合啊!以老夫来看,直接让他们俩中的一个人接任大将军的位置,给你腾出一个三公的位置,不也是一样的吗?” 曹cao闻言也接口道:“某家也觉得陛下这一次做的有失偏颇了。” 董明摇摇头,然后到:“放心吧。” 蔡邕和曹cao两人闻言楞了一下,有些不明白董明到底是什么意思。 “眼下最重要的是三件事,一是太后的葬礼,二是三月份的科考,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抓到何进的何皇后。”董明岔开了话题:“明日一早,陛下肯定要问这些,两位还是早做准备吧。” “自当如此。” 蔡邕和曹cao闻言,颇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