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87章 教育司 (第2/2页)
唯一值得喷的点,就是此事有点烧钱了。但是刘辩也清楚,眼下只有司隶一地而已,一百来个县城,内帑都能吃下去。往后就更简单了,哪怕是刘辩也知道循序渐进,根据国家的发展来决定公立书院的规模。 总的来说,董明提出的所有政策,除了变法非常的激进之外,其他的都是这种让人挑不出来什么毛病的东西。 而且还很有特点,大多数人都没办法反对。不反对的原因就两种,第一种是不懂,比方说钱庄、比方说商业司的一些政策;第二种是没办法反驳,比方说这一次的公立书院,还有之前的科考。 而且董明提出来对这些政策,执行起来很是简单、稳妥,不会使朝廷产生太大的负担。但是获得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大家伙都能跟着分润一些好处。 单就这一点来说,刘辩对自家老师,可以说是佩服至极。 但是佩服给佩服,他还是觉得这样的早朝无趣,完全就没有他刘辩的发挥空间。今天这个公立书院,他用脚后跟想都清楚,百官肯定是不痛不痒的提几个问题,然后自己通过,董明带头说几句“陛下圣明”就完事了。 如果不是董明事先跟自己商量过,自己又掏钱了,在公立书院这件事上,他又成了一个人形图章。 他在这边胡思乱想的时候,百官也很快就看完了手里的计划书。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对这个计划很是感兴趣,但凡觉得自己有机会插足这件事的大臣都摩拳擦掌的想要掺一脚。 毕竟这是一个好事儿。 “看来诸位都看完了,不知道有什么想说的没有?”刘辩例行公事问了一句。 然后就是老样子,几个人问了一些无关痛痒的问题,都被董明一一解答。直到没人说话了,刘辩便清楚,这事儿算是成了。 “既然诸位爱卿都没有什么意见,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刘辩说到这里顿了顿:“不过这毕竟是一件大事儿,需要专门一个衙门来负责。尚书令的计划书也写了,在太常那边新设一个教育司来负责此事,不知道诸位认为如何呢?” 这个时候就不是退让的时候了,只要成为教育司司长,这功劳就有一半落在了自己头上。更妙的时候,日后这些学子都能算是自己的弟子。哪怕只有司隶一地,数年之后也是数万读书人口称老师啊。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一块免死金牌!虽然眼下没有免死金牌这个说法,但是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这个时代谁要是有几万名学生,哪怕只是名义上的学生,那也得离立地成圣不远了。 当然了,教育司司长想要立地成圣是不可能了,但是只要不作死,犯下谋逆的大罪,基本上可以说是这辈子在官场上都没有任何风险了。 这个道理,百官明白所以想争取这个位置;董明也明白所以想让自己人上,甚至想自己兼任这教育司;刘辩也明白,他也想让自己人坐这个位置。 朝堂之上,一时间有些安静了,所有人都在考虑该如何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有一个除外,这个人就是董明。 董明很清楚,这个时候就得不要面皮才行。 “臣以为负责此事这人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者曾经担任过先生,教授过学生,这样才知道教育本质;二者必须精通算学,毕竟公立书院开支不小,若是不精通算学很难维持。”董明抛出来的两个条件,其实不难,朝中有不少人都能满足。 但这些人里面,肯定没有任何一个比他更合适的。 刘辩听到董明说的这两点,有心想要反驳,可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反驳。其实这玩意哪需要这些东西?眼下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太学的博士们.... 只有这些博士才是真正的适合教育司司长的人,这些人要学识有学识,要人品有人品。至于什么教学经验、算学之类的,只要搭配两个副手就行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