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9章:雄主的末途【二合一】 (第3/3页)
庞煖在旁劝道。 赵主父闻言苦笑一声,回过头来看向庞煖与蒙仲二人,叹息道:“我的行程,怕是要到此为止了……” 听闻此言,庞煖与蒙仲面色微变,连忙说道:“赵主父……” 仿佛是猜到了二人的心思,赵主父摇了摇头,叹息着说道:“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我已支撑不到宋国,与其毙于途中,不如就在此地接受我的命运……”说罢,他瞧了瞧四周,故意笑道:“虽然我不懂道家的风水术,但此地风景还真是不错,临近磅礴的河水,俯视赵齐两国边境……” 说到这里时,他身体一个跄踉,幸亏蒙仲及时将其扶住。 目视着蒙仲半响,赵主父欲言又止,旋即一言不发地被蒙仲扶到山顶上的一棵树下,靠着树干躺坐下来。 此时,赵主父环视着站在他四周的蒙仲、庞煖、剧辛、乐毅、赵奢、蒙虎、蒙遂等一干年轻人,忽然由衷地说道:“感谢你等一路追随赵雍至此……” “赵主父……” 仿佛是预感到了什么,众人的神色莫名地哀伤。 看着这些面露悲伤之色的年轻人们,赵主父心中忍不住感慨起来。 他很清楚,此刻站在他面前的这些年轻人们,虽然目前还年轻,但他们的潜力,注定日后会名扬天下。 曾几何时,他想将赵国的未来托付给这些年轻人,但遗憾的是,他在与儿子赵王何的争斗中落败了。 若不出意料的话,这些年轻人们将被他牵连,日后注定很难被赵国所接纳——确切地说是很难被专权的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等人所接纳。 而在这些人当中,赵主父最感愧疚的即是蒙仲,毕竟,倘若他当初肯听从蒙仲的建议,事情完全不至于会落到今日这种局面。 想到这里,在生命的最终,赵主父终于抵不住心底的后悔,抓着蒙仲的手低声说道:“蒙仲,回宋国吧,赵国日后再不能庇护宋国了,你回到宋国后,替我向宋王转达一声歉意,我赵雍……” 说到这里,他剧烈咳嗽起来。 见此,蒙仲连忙上前,轻轻拍着赵主父的后背。 而就在这时,却见赵主父在他耳边轻声说道:“悔及当日未曾听卿所言……” 蒙仲愣了愣,侧过头再看赵主父时,却见赵主父的头颅已轻轻垂落下来。 “……” 见此,庞煖、乐毅、剧辛、赵奢等人皆低下了头。 约两个时辰后,奉阳君李兑率领大军追赶到这座山丘,看到了躺坐在此地,早已没了气息的赵主父。 不得不说,对于赵主父的死,李兑亦感到惋惜,但相对地,他亦长长松了口气。 毕竟赵主父若当真活着逃往宋国,那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噩梦。 “来人,速速前往邯郸,将此噩耗禀报君上。”李兑吩咐道。 话音刚落,不远处有士卒喊道:“奉阳君,有人从山丘西侧逃跑,疑似正是庞煖、蒙仲那一行人……” “不必追了,眼下当务之急乃是办理国丧之事。” 奉阳君李兑当即阻止了那些士卒。 想想也是,他抓庞煖、蒙仲那些人做什么呢? 尤其是那个蒙仲,杀了此人,无异于与赵王何以及齐国的名将匡章撕破脸皮,有什么意义? 由于奉阳君李兑故意放过,蒙仲、庞煖等人无惊无险地渡过了大河。 他们一行人站在大河的南岸,眺望着河对岸赵主父离世的那座山丘。 在沉默了半响后,蒙仲问庞煖等人道:“诸位接下来有何打算?” 见庞煖沉默着不说话,在旁剧辛插嘴道:“我听闻燕王在其国内高铸黄金台,招纳贤才,不如我等到燕国碰碰运气……我想,以司马以及蒙司马的才能,相信定能在燕国施展抱负。” “不了。”庞煖闻言摇了摇头,淡淡说道:“我与我师相约,若此番事情不成,便跟随我师前往楚国钻研学问……你呢?” 他转头看向蒙仲。 蒙仲叹了口气说道:“我将回宋国,将此事告知宋王偃……至于此后,当时候再做打算吧。” 见此,剧辛不禁有些失望,但亦有些小小的窃喜。 毕竟他也知道他的才能比不过蒙仲、庞煖二人,若是他二人亦投奔燕国,他就只能作为他们的副手,但若蒙仲、庞煖二人不在,他剧辛说不定就能被燕王予以重用。 但一想到自己孤身前往,剧辛亦感觉有些孤独,于是他问蒙虎、乐毅等人道:“蒙虎、乐毅,你们呢?” “我当然是回宋国了。”蒙虎耸耸肩说道,其余武婴、华虎、穆武几人亦微微点头。 而乐毅,亦不失礼貌的婉言回绝:“我决定跟着阿仲他们前往宋国,亲眼看看我乐氏一族最初的故乡……” “这样……”剧辛遗憾地挠挠头,旋即转头对赵奢道:“赵奢,你呢?不如跟我一同前往燕国,终归赵国暂时是不能呆了,说不定你我能在燕国出人头地。” 赵奢犹豫了一下,最终点了点头:“好吧,那我就到燕国先避避风头吧……” 在彼此商量之后,众人大河河畔告别。 这一日,蒙仲、乐毅、蒙虎等人,从赵国赶赴宋国。 这一日,庞煖自赵国赶赴楚国。 这一日,剧辛与赵奢,自赵国赶赴燕国。 信卫军与檀卫军,赵主父身边两支近卫出身的这些位年轻将领们,在这一日于大河南岸分别,各奔东西。 十日后,安平君赵成亲自回到邯郸,向赵王何禀报了赵主父身故的噩耗,此时,此前对赵主父之事毫不过问的赵王何,这才于臣子前痛哭一场,命令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将赵主父厚葬,并下令全国举哀。 期间,赵王何追谥赵主父为。 武,自然是对赵主父攻略中山、雁门、榆中等地的肯定,而灵,则暗藏对赵主父纵容公子章叛乱这种糊涂决定的讽刺。 值得一提的是,赵主父的遗体并没有被运回邯郸,而是安葬于赵主父过世的那片临近大河的山丘,赵国在那座山丘建造了陵墓,放置赵主父的灵柩。 正因为如此,这座山丘后来被人称为。 不得不说,赵武灵王赵雍的过世,着实是给整个中原带来了剧变。 其中变化最明显的,即赵国与齐国。 赵雍过世后,安平君赵成与奉阳君李兑果然把持了国政;而齐国,亦在赵国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二人的默许下,否决了先前齐国向赵国臣服所签署的约定,使赵齐两国重新签署了同攻同守的盟约,一致对抗秦国。 更有甚者,在第二年的春季,齐王便派名将匡章率领大军讨伐燕国,报复燕国此前协助赵国与宋国攻伐齐国之事。 燕国战败,非但十万大军倾覆,更折损了三名上将,唯有向齐国臣服。 此后,齐国再次挥军攻伐宋国。 随后不久,宋国罢免了赵国遣臣的相位,依旧任命为国相。 此后数个月,待秦国得知赵主父的死讯后,亦立刻罢免了赵国遣臣的相位,改命为相,且秦赵两国此前的和睦关系,亦由此出现了裂痕。 曾几何时,在赵主父的努力下,赵国实现了齐、燕、宋三国皆以赵国为尊,且秦国亦与赵国互盟的良好格局,但因为赵主父的暴毙,所有的这一切都被打破。 整个中原,仿佛将再次出现巨大的动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