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4章:应势而生,魏国骑兵(三)【二合一】 (第2/3页)
线转头一瞧,便正好瞧见公仲侈带着几名韩卒走向这边,他当即带着窦兴迎了上前:“公仲先生。” “蒙师帅。”公仲侈亦笑着回了礼,旋即口中笑道:“方才,在下收到了国相的来信,国相在信中言道,他已准备了一批粮草供应给贵军,在信件送出的时候,运粮的队伍也已出发,在下估算了一下,大概明日就可以抵达此地。” “这么快?……多谢公仲国相,多谢公仲先生。” 蒙仲抱拳感谢道。 “哪里,贵军为援助我韩国而来,我韩国供应粮草是应该的……另外,国相还在信中言及,若是蒙师帅还有什么所需,不妨直接开口,我韩国上下将不遗余力协助贵军,毕竟,这场仗的胜败,与我韩国的兴亡息息相关……” 在公仲侈说这话的时候,远处那些正在尝试骑乘战马的魏卒传来了一些声响,使得这位公仲先生忍不住将目光瞥向了远处,见有许多魏卒正在尝试骑乘战马,他眼眸中闪过几许惊讶。 另外所需……么? 蒙仲亦看了一眼远处的那些魏卒,在犹豫了一下,后者脸皮说道:“公仲先生,在下不擅客套……既然公仲先生让我开口,那在下就不客套了。……我尝听闻,眼下我正准备组建一支骑兵,想让他们以弩作为打击秦军的手段,奈何我军的弩具损坏过多,且弩矢也即将耗尽,不知贵国能否供应一批弩与矢?” “哦。”公仲侈捋了捋胡须问道:“蒙师帅想要多少?” 不得不说蒙仲的脸皮还是薄,闻言不禁有些尴尬,不知该说出什么样的数目较为合适。 仿佛是看穿了蒙仲的心思,公仲侈微微一笑,又问道:“这么问吧,蒙师帅这些……骑兵,人数几何?” “一千骑。” “一千骑么。”公仲侈捋着胡须沉思了片刻,点头说道:“没问题,那就一千具劲弩吧,另外再给蒙师帅五万支弩矢,我想应该能用一段时日了。” “五万支?”蒙仲的脸上浮现几许惊诧,要知道五万支弩箭可不是小数目。 当然,他最最惊讶的,还是公仲侈那句“暂时”,就仿佛无论他魏军消耗多少弩箭,韩国都能备齐。 ……不愧是以强弩之利抗拒秦国的国家。 蒙仲心中暗暗感慨道。 闲聊了几句后,公仲侈便告辞离去了,回其营寨写信将蒙仲的要求告知新郑。 待等到次日晌午,公仲侈再次来到了魏军的驻地,同时抵达的,还有从新郑押运而来的粮草,这些粮草极大缓解了魏军对于粮草的迫切需求。 派军司马费恢负责与那支韩军交割粮草,蒙仲将公仲侈请到了自己的帅所——即荣蚠等近卫们用树枝与茅草搭建的一个窝棚。 饶有兴致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这所谓的帅所,公仲侈笑着对蒙仲说道:“国相的回覆,我已收到,新郑那边已在筹备一千具劲弩与五万支弩矢之事,最多三日,便会运到此地交割给蒙师帅。” “多谢。”蒙仲抱拳感激道。 见此,公仲侈摆了摆手,笑着说道:“蒙师帅这是说得哪里话,是我韩国得感谢贵方才是。对了……” 他稍稍一顿,在斟酌了一下用词后,微笑说道:“国相在信中还言及,若是蒙师帅有空的话,他希望蒙师帅能造访新郑,让叫国相能一尽地主之谊。” 公仲珉想见我? 蒙仲微微一愣,旋即开口问道:“这个……眼下?” 公仲侈一见连忙摆手说道:“蒙师帅莫要误会,国相只是纯粹希望能结交像蒙师帅这般年轻有为的贤才……只要蒙师帅不嫌弃,几时赴约都可以。” “这样的话……” 蒙仲稍稍思考的一下,建议道:“既然如此,不如且等在下先将那股秦军击溃,可好?” “哈哈哈,当然。” 公仲侈笑着点点头,继而又称赞了一番。 不得不说,这次连荣蚠都看出来了,以至于在公仲侈告辞离去后,荣蚠笑着对蒙仲打趣道:“没想到师帅到韩国仅短短时日,竟将成为韩相的座上宾……” 蒙仲笑着摇了摇头,心中立刻就想到了公仲侈。 他猜测,韩国的国相公仲珉想见他,肯定与公仲侈脱不开关系…… 不知什么缘故,公仲侈非但对他非常客气,还在暗中帮助他。 如今的他,可不像初至赵国时的那会儿,一千具劲弩、五万支弩箭,这可不是什么小数目,纵使他魏军此番是为援助韩国而来,但韩国其实仍没有任何理由白白将这些军备赠予他魏军——看看公孙喜对韩国的态度就能明白,魏韩两国的关系,早已远不如当初。 …… 思忖半响仍猜不到公仲侈刻意想要结交他的目的,蒙仲只能暂时将这个疑问埋在心底。 毕竟据他观察,公仲侈对他并无恶意,最多就是有其个人的目的——就算他不问,待时机合适,对方也迟早会主动揭破此事的。 算了,先集中思绪,想办法击破秦军吧! 蒙仲暗自告诫自己,想在魏国立足,想成为河东守,他必须抓住这次机会,漂亮的击败对面的秦军。 似这般,魏军原地驻扎了三日,直到第四日,新郑那边果然送来了一千具劲弩与五万支弩箭,蒙仲将这些军备都交给了蒙虎、华虎、穆武他们三人的一千名骑兵——其实算下来,每名骑兵分到的弩矢,也就五十支而已。 但考虑到在一场攻城战中,平均一名弩手最多也就射个十来支弩矢,五十支弩矢,也足够他们挥霍一阵子了。 是的,挥霍! 蒙仲知道,优秀的骑兵,随身携带五十支弩箭就能猎杀二十余名敌卒甚至更多,倘若再考虑反复利用弩矢的可能性,杀敌的数量则更加难以估测,但是对于那一千名骑兵,他并不要求他们做到这一点,纯粹就是拿这些弩箭去“喂”,生生使这些骑兵喂出在马背上射箭的手感——熟能生巧,这是唯一、也是最快的办法。 五月初三,一千名骑兵的选拔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有幸能成为骑兵的,基本上都已经能做到策马飞奔而不被甩落马下。 不得不说,这全仗蒙仲那简陋的“双边马镫”,否则似这种新卒,哪怕这些人个个都是魏武卒出身,也难以在短短数日内掌握这项最基本的骑术。 可能在赵国骑兵与胡人骑兵眼里,这些魏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