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31 问责 (第2/2页)
么的,这笔钱由谁来出? 要知道,随着各项地方杂税的取消,地方官府基本上是没钱兴建比较大型的工程的。” “对啊,这也是我一直想不通的问题,你快说来听听。” “我和章轩老先生想出来的解决办法是:由地方官员向央申请拨款兴建,实现专款专用。 举个例子,如果江想修一座大桥,我为江知府,就需要向央申请拨款建造。 央接到申请后,会先派人下来调查是否有必要建这座桥,其作用何在。 如果经过调查后,央同意修建此桥的话,我就要正式提出工程预算。即要建这座桥大概需要多少银子。 央会由工部来审核我的预算计划,如果没问题的话就会拨款下来给我建桥,并要求我定期汇报工程进度。 这个工程预算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是一个大概的估算。 如果在工程进行期间,申请下来的拨款不足的话,我还可以申请二次甚至三次拨款,直至工程完成为止。 工程开始后,当地清廉社会不定期地介入监察,尽量杜绝贪腐现象出现。 工程做完后,央还要派专人下来验收,以保证工程质量没有问题。 只有通过工部验收的工程,才算真正完工,否则就要进行翻工。 工程完工后,就要对接下来的工程款进行结余,把多出来的结余收回央。 整个过程大概就是这样。 通过这种由地方向央申请拨款,专款专用的方式,就能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贪污和浪费。 新税法我是先在江这边试行了将近两年后,才在东北各地逐渐推行,最后才轮到西北。 毕竟税收一事事关重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因此我们才不得不小心行事。” “原来是这样,确实厉害。”简书棋说完,眼神复杂地看着面前的好友。 听完好友的话后,本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池非的简书棋再次对眼前的好友产生了一种深不可测之感。 全新的官员选拔制度、清廉社制度、新税法、专职判官审案制、印花税制度、问责制等种种天才般的构想,几乎全都出自于好友之手。 而且全都成功实行了,无一失手,这样的奇才不敢说后无来者,但绝对是前无古人。 怪不得大将军宁志远会给好友几乎无限的管治权,随他在江试行各种新政。 这不仅在于他是大将军亲女婿的关系,或许大将军更看的是好友这份无人能比的才气。 池非并不知道好友对自己的评价如此之高,否则他真要付之一笑。 他的大部分政策,其实都来自于他所在的现代社会。 当很多政策早就已经在他那个世界运行多年,是十分成熟的制度。 他所做的,只不过是把一些已经成熟可行的制度照搬到如今这个世界来运行罢了。 为了避免水土不服的问题,他会在试点地区,例如江这里试运行一两年后,觉得没问题了,才请岳父宁志远逐渐在各地一步步推行。 这种先在试点城市试运行,然后再推广全国的做法,正是他所在国家政府最擅长的施政手法,他不过是照画葫芦罢了。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 既然他为江知府,并且深受岳父宁志远的信任,他当然想帮宁家实现大业。 池非并不打算搞什么民主制度,因为在这个皇权社会根本不现实,也不是他该做的事。 而且被众多现代西方人奉为圣典的民主选举制,也并非真如西方人所宣扬的那么美好。 西方政客们为了争取选民们的选票,往往会无所不用其极。 不是用各种手段打压抹黑对手,就是向选民许诺更多的福利。 假如经济好的话,就算是高福利社会,西方国家也能大概维持得下去。 但万一经济不好的话,那这些运行多年的高福利制度就会成为整个国家沉重的负担。 可是通过民主选举制选上来的执政者们敢任意取消这些高福利制度吗? 不,他们不敢。 因为一旦他们这样做的话,那下届选举不管是执政者还是他们所代表的党派,肯定难以再得到大量选民的选票,自然也就失去了执政的权力和地位。 所以为了选票,他们只能硬着头皮去维持这种已经让整个国家越来越不堪重负的高福利制度。 而那些竞争者们,为了从他们手上夺取权力,往往会向民众许下更高的福利待遇来争取选票。 这样一来,就会形成恶循环,最终整个国家会被这种不断堆高的高福利制度所拖垮,直至破产。 这种苗头,在经济逐渐下行的众多西方国家当,已经浮现得越来越明显。 在池非看来,不管是皇权社会也好,独立政治也罢,只要治下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温饱富足,其实不会有人会在乎这些的。 对于众多老百姓而言,税收是轻还是重,眼前的生活是好还是坏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政治、理想、抱负,那都是士大夫们的愿望,底层百姓哪里会管这些。 只要国家能够保持开放的态度,并且与整个世界接轨的话,那随着科技的发展、民智的上升、制度的优化、舆论的监督等各方面制度的不断提高,以聪明勤劳著称的汉人国度终究会站在世界之林的巅峰,傲视群雄。 而池非要做的,就是尽其所能地帮宁家达成大业,然后以自己的影响力让宁家不要走上明清两朝的闭关锁国之路。 因为闭关锁国绝对是一条死路,也迟早会被大量进入工业革命的洋人给无吊打。 池非只希望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帮助宁家大力发展工业和商业,以及提高总体的科技水平,尤其是提升军用武器方面的水准。 这样一旦将来汉人在不得不面对洋人的洋枪洋炮时,至少还有一战之力,不至于重蹈国近代史被人任意欺凌的耻辱。 池非不知道自己能做到哪一步,只能见步行步,尽力而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