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349 大瘟 (第2/2页)
没事,我挺得住,就这样定了。明天我再上山找找看有没有可以吃的,如果运气好的话可能找到也说不定。” 听到丈夫这样说,张翠心疼得忍不住小声哭了起来。 冯大柱搂着她安慰道:“好了,好了,别哭了,小心吵醒山子。 放心吧,这道坎我们一定能跨过去的,我们一家都会没事的。” “明明……好好的,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张翠越想越伤心,眼泪根本停不下来。 冯大柱不知怎么安慰妻子,因为他也不明白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 他们一家是少丰县的普通农户,家里有三十多亩地,是他父亲留给他的全部家产。 如果换作靖安帝时期,这三十多亩地已经足够让他们一家三口人过得很滋润了。 如今这几年虽然各种杂税越来越高,但他们家里人口少,凭着手里这些地也勉强够维持他们一家的温饱,比那些因为不堪重税而不得不卖田卖地甚至卖儿卖女的人家要好太多了。 可是仅仅一场瘟疫,就打乱了他们这一家以及所有人的生活。 之前听说江口府和偏远地区出现瘟疫的时候,冯大柱虽然担心,但还不至于感到害怕。 毕竟那些地方离他们县很远,应该不至于会传过来。 就在他担心之际,县城官府那边却发布了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朝廷将派太医院的太医们过来给每个人接种防疫散疮的药物,而这种药物,正是当年在西北爆发瘟疫时发挥了奇效的那种“神药”。 消息一出,包括冯大柱一家在内,所有人都感到无比高兴,并对朝廷和皇上感恩戴德。 半个月后,朝廷果然派了一名来自太医院的医官过来,主持接种之事。 而冯大柱一家,也跟其他乡民一样,顺利地到县城里接种了“神药”。 接种完后,冯大柱跟其他人一样,以为这下可以安枕无忧了,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及家人会得散疮了。 但谁也没想到,半个月后,城内却突然爆发了瘟疫,据说已经死了几百人。而且那些人得的不是其他病,正是散疮。 不仅如此,冯大柱附近的几条村子也陆陆续续出现了染上散疮的病人,听说已经死了好几百人。 这下就算是瞎子也看得出来,那什么太医院的“神药”根本没用,瘟疫是真的传到这里来了。 冯大柱在经过整整一天一夜的痛苦考虑后,终于决定举家逃亡,先离开正爆发瘟疫的少丰县再说。 除非万不得已,谁愿意离乡别井。 冯大柱也一样,他当然不想离开熟悉的家乡,毕竟留在家里的话至少还能维持温饱。 但他不能不为自己年仅四岁的儿子着想啊。 儿子这么小,万一真染上散疮,肯定凶多吉少。 他冯家只有这一根独苗,绝不能冒这种险,因此一定要走。 他并不是打算一去不返,只是想等到这场瘟疫彻底过去后,再返回家乡重新生活。 只是人离乡贱,看着带出来的存粮越吃越少,他心里也越发着急起来。 除了粮食以外,他出来的时候自然也把存在家里的银子也带身上了。 但现在所有未出现瘟疫的县城都不让外人进入,就算有钱也买不到粮,那可真是吃一点就少一点了。 他对妻子说上山可能找到吃的东西这种话其实是在安慰她。 如今到处都是流民,山上能吃的东西早就被吃光了,哪里还轮到他们一家。 事到如今,他也不知该怎么办。难道真要冒险回去吗? 想到这里,他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身边熟睡中的儿子,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不行,不能冒这个险。 担心会断炊的远不止冯大柱一家,还有跟他一样的无数流民。 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几乎所有人都只是在熬日子罢了,能过一天算一天。 此时在新京内,到处都弥漫着紧张恐怖的气氛。 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全都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充满了恐惧。 而间接造成这场大瘟疫的原凶之一的太医院,遭到了残酷的大清洗。 包括院使、院判在内,多名身居要职的太医被无比暴怒的安国公处与最为惨烈的凌迟之刑,就连他们的家属也被缉事府的刑官给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后,再处以极刑,下场十分悽惨。 经过这一轮血腥无比的大清洗,太医院几乎有一半太医被屠戮一空,把剩下的太医们吓得瑟瑟发抖。 在这些幸存下来的太医中,知道真相的陈太医是其中的一个。 此时的他,已经吓得连话都不敢说了。 如果可以,他甚至想就此辞官归家,远离这个恐怖的朝堂。 就在整个江南为应对这场大瘟疫而高度紧张之时,远在九江的池非正带着由张武和苏子航所率领的五百精骑押着一批战时物资赶往西北。 原本押送物资这种事是不需要他亲自去办的,但他有件重要的事想跟远在西北的岳父当面详谈,因此才主动接下了押送的任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