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5章:作风问题 (第3/3页)
约束官员’相关的话语行为都当作了笑话。 项长似乎意识到苏景宁想做什么了,他只好坦白,“回下,规章言明,官员若点卯迟误,一品官员杖责二十,二品官员杖责十五,罚三月奉,三品官员杖责十下,罚五月奉,四品官员……杖责十下,罚八月奉……可是,下,这一规章还未正式颁行啊……” 她轻笑一声,理所当然道:“那就去颁行吧,吏部侍郎大人。” 项长可以得上是大彻大悟了,咬牙点了头,这就辞别昭明公主,带着随从,抱着文书,急匆匆地往吏部官署跑,掩不住脸上的喜色,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争着去领赏的。 到了官署外,他停下来冷静了下,吩咐随从:“今早我们谁也没见过,记住了吗?” 这些随从都是他的家奴,侍奉他多年了,第一次见他如此严肃待事,也都知道怕了,连忙应着,答应保密。 项长看着吏部大门,正了正衣冠,深吸一口气,双目睁大,俨然一副英勇就义的样子,踏进了官署。 他吩咐一直闲在的执礼官,在侍郎廷当众对他行杖,引得大半个吏部的人都到侍郎廷外张望来了。 他第一次受这种的苦,刚打一下就惨叫连连了,他还让主簿取出那取出那卷已经落尘的规章,当众诵读。 听着他的惨叫声和主簿的诵读声,吏部人甚至分不清楚哪种声音更让人害怕。 他们都知道大事不好了,好子真要过去了。 打完了,他几乎丢了半条命,但他还是由人搀扶着站了起来,出去对众人宣布自此时此刻起,这一规章正式颁行,南晋所有官吏都得遵守。 晚上他被人抬回家,项歌闻讯回来看他,父子俩关上门来,趴在上的项长大笑起来,“儿啊,你老子升官的子不远了……这顿打,挨得值,太值了!” “父亲你什么胡话?”项歌以为他是被打傻了,要么是想升官想疯了。 项长不跟他解释,让他凑近来,跟他道:“歌,你去禀告昭明公主下,我今查了官员的任期和资历,之前崔尚书外遣过一个县令到庆阳,那个县令,是该今年回长安述职的,大概下个月就会到长安。” 项歌不解,还是照做了,他也感觉到父亲有了不的变化,或许项长真的能做出点什么正事,他暗暗地想,莫非是这一顿廷杖将项长打得脱胎换骨了? 项歌向苏景宁禀告过之后,苏景宁赏了一瓶罗云门神医亲制的金疮药,让他带给项长。 项长受完处罚就按照新的规程告了伤假,让侍郎廷主簿协领郎中院推行新的规章,他不是怕事想逃,而是为了躲避吏部尚书崔言之。 一般通过政事堂的法令或规章,交到吏部侍郎廷之后,吏部尚书无法再反对否决,只要侍郎开始执行,整个吏部都要遵从配合,而项长知道,如果自己在署的话,崔言之一定会劝阻他,甚至给他施加压力,还有那些同僚也会找各种理由拖延这件事,所以他干脆在放完狠话表示完自己的决心后闭门不出。 崔言之起先听这件事,还以为是下属觉得他太无聊了在跟他开玩笑,知道这不是玩笑后,他简直气傻了,他想不明白项长是哪根筋搭错了,居然会给自己及同僚找事做,而不是见事就推,这太不符合吏部一贯的作风了。还真的支持约束官员的规章——不是在陛下和丞相面前而已?他甚至怀疑起项长是北梁的细作,毕竟这种事实在不像是南晋官员会做的。 崔言之已经拿这事没办法了,他琢磨再三,觉得项长突然的改变太没道理,背后定有原因——当然先排除他是北梁细作这个嫌疑,他探听了事的经过,买通帘随项长去官署的家仆随从,得知他一早与昭明公主碰过面,这下什么都能想明白了。 “景宁查吏部郎中,不是偶然,她是想从此下手,对付整个吏部,然后就是其他五部……” 瑾贵妃当晚就去向南帝吹枕旁风了,“陛下,她要肃清官场,首当其冲的就是吏部,而吏部尚书就是臣妾的堂弟,与臣妾出自一家,她想做什么?她这不是明摆着要对付臣妾吗?臣妾只是一个深宫妇人啊,景宁为何要如此?” 着,她梨花带雨地哭了起来,“臣妾母家只有这么一个堂弟当上了尚书,他多年来对陛下忠心耿耿,不照料自家,事事都为咱们宫中着想,他若有失,臣妾怎么办啊?这宫中用度……” 她躺在南帝怀中哭诉,南帝始终一眼不发,望着龙榻帐顶,若有所思。 “这还不是臣妾最在意的,臣妾更为陛下感到气愤,景宁她要肃清朝堂,查贪官细都无可厚非,可是,她怎么能私下会见朝臣,威胁朝臣,左右政令?这将陛下置于何地?这是僭越,这是干政,这是公然漠视陛下的威仪呀?” “妃别哭了,睡吧,朕明白了。”南帝话了,放开搂她的手臂,闭上了疲惫的眼睛,“朕会保崔尚书无恙的。” 瑾贵妃渐渐不哭了,也没有睡着,她的手在锦被下缓缓动起来,锦被没掩住的双肩如丝锦般透亮柔滑。 南帝闭着眼,还是忍不住笑了。 瑾贵妃撑起上,露出媚的笑容,全然看不出方才的泣态,看着南帝睁开了眼睛,“臣妾就知道陛下没睡着……” 南帝看着她的双目道:“有你躺在边,朕怎么睡得着?” 瑾贵妃装作误解了他的话,赌气起,“既然如此,臣妾告退,不打扰陛下休息。” 她作势要出锦帐,却被一只有力的手拽了回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