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_登峰造极北河级战列巡洋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登峰造极北河级战列巡洋舰 (第2/3页)

然,海军对战术性能做了细化,降低了部分要求。

    比如,最快速度只要求达到三十二节,不过三十节也能接受。又比如,装甲防护超过之前的“鲁河”级就行了,能达到无畏舰的水准,自然是最好;要实在不行,保持“鲁河”级的水准也能够接受。

    没降低的只有火力。

    严格说来,反而提高了不少。

    虽然海军没对副炮的口径与数量提出要求,但是对威力做了要求,而且明确提到必须使用有防护炮塔。

    显然,这是很高的要求。

    所幸,海军没继续纠结吨位,大幅度放宽限制,不要超过四万二千吨就行,最好能控制在四万吨以内。

    这下什么都好说了。

    只用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南江舰船设计院就把修改后的设计书递交给海军,评审工作在十天之内完成。

    六月最后一天,海军下达了两艘战列巡洋舰的订单,正式跟浦州海军造船厂与刺州海军造船厂签署了委托建造合同,由两家造船厂各建造一艘,而附加条款提到,海军保留追加采购优先权。

    随后,该战列巡洋舰被命名为“北河”级。

    通过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海军对该型战列巡洋舰极为满意。

    按照帝国海军战舰命名原则,战列巡洋舰用帝国境内主要河流来命名,而“北河”是母亲河。

    二号舰被命名为“南江”号。

    “南江”是帝国境内最长的河流,跟“北河”齐名。

    当然,帝国海军没有理由不满意。

    主要性能

    标准排水量:41950吨

    满载排水量:45550吨

    总长:265.5米

    水线长度:248米

    型宽:32.2米

    吃水:9.1米

    定员:1520人

    动力

    锅炉:24台燃油锅炉

    主机:4台蒸汽轮机

    功率:160000轴马力

    推进:4轴4桨

    航速:32.5节

    燃油:7500吨

    续航力:5500海里/12节

    武备

    主炮:8门400毫米/L45型(4×2)

    副炮:20门130毫米/L40型(10×2)

    高射炮:8门100毫米/L50型(8×1)

    防护

    主装甲带:300~150毫米

    装甲隔舱:150~100毫米

    甲板:120~50毫米

    炮塔:350毫米(正面)

    炮座:300~150毫米

    司令塔:350~300毫米

    这些性能指标,别说在当时,哪怕放在二十年之后也不算差!

    对此,海军岂止是满意,简直是喜出望外。

    要说的话,除了防护稍微差一点,“北河”级在其他方面都达到了帝国海军对快速战列舰的要求。

    当然,真要挑毛病,也就续航力有点勉强。

    把防鱼雷隔舱用上,至少能多装5000吨重油,让续航力达到8500海里,不过会因为储备浮力降低导致抗沉能力恶化。

    关键,“北河”级在设计的时候留下了大概15%的吨位冗余。

    这意味着,可以在牺牲一点速度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几千吨装甲,把防护提升到战列舰水准。

    当时,南江舰船设计院的工程师做了估算。在增加3500吨装甲,把主装甲带的厚度提高到350毫米,炮塔与司令塔提高到400毫米,炮座提高到350毫米后,航速仍然能保持在30节以上。

    这不是帝国海军梦寐以求的快速战列舰吗?

    在前两艘开工之后,海军向战时内阁递交了一份追加建造计划书,打算再订购四艘。

    按海军的设想,在新历78年前,由六艘“北河”级组建一支战列巡洋舰分队。不管是在东望洋,还是梵炎洋,乃至今后进军夕落洋,由六艘“北河”级组成的战巡分队,能靠速度与火力击败任何对手。

    关键,海军高层被南江舰船设计院的工程师给说动心了。

    当时,由刺州舰船设计院负责的“X甲”型主力舰,也就是采用“3944”标准,按照计划在“龙兴”级之后开工建造的快速战列舰的设计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肯定无法在规定时间完成。

    为了保险起见,海军授予了南江舰船设计院一项单独的授权合同,由其在“北河”级的基础之上,按照“3944”标准设计一种能全面碾压当今所有的战列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快速战列舰。

    所谓的“3944”标准,就是航速30节、9门400毫米主炮与400毫米装甲带。

    其实,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把15%的冗余排水量用上的快速战列舰方案。

    只是,有一个前提,得首先保证“北河”级的建造工作顺利完成。

    以当时的情况,帝国海军需要首先保证六艘“北河”级,对快速战列舰的需求反到不太迫切。

    到了年底,帝国海军拿到了建造后四艘的预算。

    只是,海军并没有立即跟造船厂签署采购合同。

    不是缺钱,而是在战时建造战舰,除采购经费,还需要工业配额,也就是拿到建造战列巡洋舰的钢铁配额。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问题,四万多吨的战舰,实在太大了。

    哪怕帝国海军财大气粗,要想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多的高质量舰用钢,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情报机构就在这个时候跟海军开了个玩笑。

    新历76年1月份,谍报人员拍摄的几张照片,不但证实“反击”号已经在布朗造船厂下水,还证明之前的情报有问题。

    这种战舰,没有之前吹嘘的那么强大。

    严格的说,就是在“复仇”级战列舰之上,去掉了一座主炮炮塔与弹药库,同时将舰体加长了几十米,在增加的空间内安装了更多的燃油锅炉,并且大幅度削减防护,由此获得更快的速度。

    该舰仅配备三座双联装主炮炮塔,还是与“复仇”级一样的十五英寸舰炮。

    这个火力,最多算及格。

    为了降低重量,该舰使用的竟然是四英寸副炮,而且安装在炮廓里面,没有采用已经开始流行的炮塔。

    显然,“声望”级根本没有资格跟“北河”级相提并论。

    当时,海军还对这份情报提出了质疑。

    到了3月,在“声望”号下水后,怀疑与质疑顿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