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二章 气吞万里如虎(下) (第2/2页)
却是此人后来任釭海道行军大总管,风海道总管、阳海道行军总管右卫将军、检校右武卫将军、沙州刺史。 《旧唐书》里记载此人,曾矫诏以朝廷赏赐为由,伏杀草原各部酋长及昆陵都护阿史那步真,平乱之后,在回军途中,至疏勒南,弓月部引来吐蕃军打上来。 结果是苏海政以师老不敢战为,用军资与吐番谈和,然后才得以安然返回。 这件事,应该是真的。 “阿弥?” 苏定方的声音响起,苏大为反应过来,深吸了口气道:“后总管决非能打硬仗之人,若是贼势大,只怕……” 苏定方不置可否,转而又问:“我们现在只有几百人,如何做才能帮助唐军获胜?” 这问的就有些那啥了。 苏大为嘴角抽了一下,看了一眼唐军大营扬起的烟尘,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苏定方既然敢在这个时候问这些,说明他并不着急唐军。 如果不是对苏海政有信心,那就是对程知节有充分的信任。 是了,换别的将领可能不行,但那可是程知节啊。 老虎老了,不怎么露出爪牙,可不要当他真的没用了。 以程知节的用兵老道,区区几万突厥人想攻破唐军营盘,那未免也太小看大唐名将了。 想到这一点,苏大为焦躁的内心渐渐平复下来。 他看一眼苏定方的表情。 嗯,没有表情。 心里琢磨了一下,脑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 “突厥人,有营。” “哈哈哈。” 苏定方用马鞭指了指苏大为,笑着没说话,但他脸上的表情分明是:你个小机灵鬼。 突厥人也是人。 他们作战,也是需要吃喝拉撒的。 数万大军,就算不像唐军需要粮草,那也得有大量的牛羊,驮马,牧民,还有帐蓬,武器等种种物资。 否则这数万人,总不能跟变戏法一样,突然出现在唐军附近。 既然突厥主力在此决战,那么他们的大营,也必不会太远。 这就印证了后世某哲学大师的一句话:你要打我,就必须接近我,而你一但接的我,就给了我打倒你的机会。 机会,从来不是单方面的,它是双向的,动态的。 名将与庸才的区别就在于此。 在乱局之中,抓到最关键的信息。 能看透迷雾的本质。 这才是名将之姿! “我们区区数百人,要想救援唐军大营绝无可能,而且大营缺的不是兵,而是组织和调度,这一点,有大总管在,我不担心。 现在,破敌之机就在眼前,阿弥,上次你以五百人破木昆部万人,现在,可敢与我去会一会阿史那贺鲁?” 苏定方目眺远方,非常放松的问。 其余众将听得莫名所以。 但是苏大为,却听明白了。 一时间,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 头脑,在这一刻无比的清明。 苏定方先前分析,此次突厥人的作战出自阿史那贺鲁的手笔。 那么此时,很有可能阿史那贺鲁也已经来到了附近。 他就在突厥人的大营中,就在那里坐镇,指挥整个作战。 而此时,如果能找到突厥人的“指挥中心”,将这位突厥可汗擒获或者斩杀,那么,毕其功于一役,灭亡西突厥会成功,灭国之功,唾手可得!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末将愿追随将军,立灭国之功。” “呵呵,好。” 苏定方颇有些欣慰的点头,很满意苏大为的表态。 苏大为是聪明人,自然是明白,突袭突厥人的王帐,说起来简单,但实际cao作中,却是提着脑袋的危险动作。 风险与收益总是对等的。 突厥可汗所在的大营,就算再怎么空虚,数千狼卫总是有的。 以区区五百唐军,要实现破营而入,斩首突厥可汗,这是后世特总兵都不敢想的。 但是苏大为明明知道这一点,却还毫不犹豫的请求加入。 此人,智勇兼备,或可承我兵法衣钵。 苏定方深深的看了他一眼,正要下令,突然想起一事,开口道:“阿弥,你还说你不会做诗?刚才那句男儿何不带吴钩,很不错啊。” 苏大为脚下一滑,好险没摔倒。 自己一时浪过头了。 对不住了李贺,提前几十年把你的名诗给抄了,以后你再写点别的吧。 “此战,为灭西突厥,擒杀沙钵罗可汗为要,我等出战,不成功,誓不还。” 苏定方骑于马上,声音铿锵的道。 最后目光落到苏大为身上,微微点了点头,冷声道:“随我,出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