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109 烽烟四起 (第2/2页)
引人注意。 洛阳城里还是车水马龙,虽然朝堂论政,每回的开胃菜还是得议议已故司空的事,不过三五几句之后又会转到它事之上,毕竟只是前奏。 近日,太医院有了定论,老司空杨赐年岁已高,那日并非毒发身亡,实属于寿终正寝。这结论当然引人猜忌,自开天辟地以来,就从没见过谁寿终正寝还能吐几大碗血的。 可最先屈服的,却是打碎牙往肚里吞的杨彪,那日他上过朝之后,便一言不发回去守孝去了。 众人见老司空之子杨彪都不再异议,自然偃旗息鼓。 皇帝刘宏有念杨家功绩,擢升杨彪为九卿之一的卫尉,待其服完丧事正式走马赴任。 为了平息众怒,难辞其咎的刘诚还被陛下免去了鸿都门学督学一职,可谓不痛不痒,不过也再无人计较,连他出狱,也仅有数人知晓。 掖庭狱布置得再好,也不如自己的狗窝。 刘诚喝着五嫂煲的鱼汤,十分惬意,可除了宋五嫂,家里竟然没人给自己好脸色,难不成这蹲大狱的苦,白吃了不成! 正寻思着乔装改扮去一趟戏园,史阿却道有人来访,还指名道姓要见自己。 钱谦益坐在书房里无事,随意走动之下翻开桌上的书卷来看,没想到,这浪得虚名的刘侍郎还是文雅之人,书房雅致不说,藏书真不少,可他随手翻开一本,就爱不释手,连有人进来也未察觉。 “呵呵!大人也是,这屋里多是名家典籍,钱大人独好拙作,也是缘分,我看大人你,还当多多修身养性,培养定力才是!不如抽空看看这本《四十二章经》?” 钱谦益俊脸更红,哪知道面上的这本就是《金瓶梅》后章,好看是好看,却不是自己的书放在这里! 刘诚一共从悟智那里得了两本书卷,其一便是这锦布上的《四十二章经》。 钱谦益用手推开,道貌岸然道:“哪里!侍郎别来无恙?” 正值风华正茂的钱谦益仕途一片坦荡,月前还是尚书台属官,如今,已经升迁为尚书令,说话自然不再卑躬屈膝。 尚书台始置于汉武帝,其令秩千石,凡机密之事尽皆交付尚书,以此制约三公。 尚书台既出诏令,又出政令,权力极重,东汉末年虽被常侍架空,但能辗转的余地依旧很大。 “大人且坐,我这就叫下人去取水煮茶!”刘诚不冷不热道,这钱谦益,光参自己的折子就五六本,哪能和颜悦色待之。 喝茶水还要现去取水,再耗下去估计又要说上山采茶,钱谦益心中好笑,如今的刘诚,不过跳梁小丑,越是睚眦必报越是显得不足为虑。 他取出一封书信放在桌上,讪笑道:“本官还有要事,都是领的皇差,不敢多有耽搁,这是陛下的密诏,侍郎请看!” 刘诚将书信放在手中,却未当面开启,“陛下的意思?” 钱谦益稍微沉吟,道:“哎!侍郎所受皇恩之浓,羡煞旁人啊!陛下忧心朝中非议于侍郎不利,遣侍郎外出平叛,将功补过以堵住悠悠众口……” 刘诚心中一紧,又要出去流浪,脱口而出道:“我要觐见陛下!” 钱谦益摆手,傲然道:“侍郎还是打消念头的好,近日陛下常住太后的永乐宫,一来尽孝,二来也好教导皇子协,莫说侍郎去了见不到,就算是我,也不敢贸然觐见!” 刘诚听完,心中发凉,“陛下令我去哪里平乱?” “这个嘛,陛下只说一应按照侍郎自愿,如今蛾贼遍地,侍郎只要出了京师即可,甚至可选几名随从,就连当初幽州不战而逃的赦令也照例恩准了!” 钱谦益说话,笑意中的鄙夷毫不掩饰,弄臣也就罢了,哪有请准不战而逃的懦夫。 刘诚捏得手心出汗,最后道:“我去庐江!” 庐江郡,正是混世魔王程咬金闹事的地方,据说那傻子召集了十几个泥腿子就敢闹事,势单力薄到当地派出所就能分分钟给灭了。 果然,拈轻怕重! “呵呵!”钱谦益轻蔑一笑,“那本官祝侍郎旗开得胜,不过战事紧急,侍郎还是即刻动身为好,万万莫要辜负了皇恩!” 钱谦益转身欲走,刘诚拆开密诏看了一眼,阴阳怪气道:“大人可有看过密诏?” 眉头一皱,钱谦益正色:“侍郎不可妄言,私看密诏岂是为臣之道!”钱谦益真没看过,甚至有一些嫉妒。 他甩袖转身出门,随即那点点不快便烟消云散,出了京城的宠臣,还算是宠臣吗?区区刘诚,捏死他不过如同捏死一只玄驹,不足挂齿! 刘诚将密诏收好,叹了口气,这钱大傻子也是,自以为得势,岂不知…… 密诏里,空无一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