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111 锦衣少年郎 (第2/2页)
听刘诚又道:“至于贤弟的美名,一半是听市井之人闲话,一半是为兄信口开河!嘿嘿!” 周瑜跟着哈哈一笑,万未想到刘侍郎如此直白,妙人!谈不上好感,但也至少说明不是虚与委蛇之人。交人交心,不过如此! “以讹传讹,传闻多有误,一则兄长谬赞,二则太过自谦,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兄长处事,但求问心无愧就好,人言之语,何须庸人自扰,请茶!” 传闻中的周公瑾心胸狭隘,更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仅此一言,便知不可信! 浅谈几句,刘诚询问道:“贤弟可也有拜下授业恩师,像你这般年纪,正值猛学增识之佳年,万莫蹉跎,鸿都门学我倒是有些门路,至于太学,还需说项。” 周瑜婉拒道:“家父早逝,瑜于陋室研习家学,加之家母年高,暂无打算!” 刘诚点头,东汉求学,拜入学府不是正统,反而学究家传或是拜入大儒名下才是正途。他不甘心,又循循善诱道:“我闻广陵有处龙岗书院,由当世鸿儒王阳明先生坐讲,贤弟若是有意,报我名号倒也容易!” 寇白门看了刘诚一眼,他这惺惺作态的表情,跟当初哄骗自己时一模一样! “哦?” 周瑜有些心动,可见王阳明的虎皮很管用,不过他最终还是摇头,“瑜尚年幼,父母在、不远游,还是过几年再做打算的好!” 见刘诚不再相劝,周瑜又道:“近年道险难平,兄长怎会不远千里来庐江?” “哎!” 不提还好,一提就涌上一堆烦心事。 刘诚起身在屋里来回游走,痛心疾首道:“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为兄也是听闻巢县贼势已大,百姓民不聊生,这才主动请缨前往平贼!”言辞中忧国忧民,要不是刘侍郎风评不佳,说不得真能让人肃然起敬。 周瑜打量了众人一圈,忍不住出声道:“诚如兄长所言,巢县水贼多时数万,为祸一方,过往商贾游侣无不改道而行,恕我直言,仅凭兄长之力,即便加上巢县千余郡卒,恐怕也事不可为!” “数万!” 刘诚睁大眼睛看着陆元方,恨不得要吃人。 这情报差距也太大了,不是说好的就程咬金手下那十几号饿得皮包骨头的反贼吗?手到擒来,安排得好好的,自己耀武扬威吊打一番,隔几日就能开开心心回京师。 周瑜沉吟道:“人说是如此,具体为何,还需当面验明,想那巢湖水贼郑宝,为人凶狠狡诈,前任太守羊大人屡剿不灭,只能怀柔,听说,现任太守陆康也有意软而化之……” 郑宝是谁?跟混世魔王程咬金什么关系? 刘诚的好心情瞬间去了大半。 周瑜见人气馁,心中不忍,撇开刘诚的为人如何暂且不说,能为庐江祛除一害自然是好事,“不可力敌,未必不能智取!兄长切莫先堕了威名!” “哦?贤弟,计将安出?” 周瑜苦笑,这刘侍郎也未免太高看自己,“小子哪有什么妙计,就连巢湖水贼凶猛,也是听家仆叙说的,不过却听闻巢县县丞刘晔足智多谋,有佐世之才,或许能为助力……” 周瑜不自信,可刘晔之名听在刘诚耳朵里却欣喜无比。 刘晔,乃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没想到猫在巢县当名小吏。屡献妙计的他,每每对天下大势一语中的,可是曹魏的三朝元老。要说起来,他还是汉室宗亲里智慧最高的那一小撮人之一。 刘诚倒是很愿意认下这门亲。 刘诚走的时候,周瑜远送到门外。 挥手的刘诚问:“元方看此子如何?” 陆元方两度为相,有识人之能,笃定道:“不出十载,必定声名鹊起!” 陆元方不知道周瑜那句“王佐之资”是谁下的评语,光是这份为人处事的从容淡定就不是一般十岁孩童所能具备,换作别人,指不定还在要奶吃。 “那是!” 刘诚爬上马车,这样的人物本不该早逝,理应璀璨一生。 临别的那句“保重身体”,既是客套,也是最美的期望,只是那套养身的说辞,听到不及束发的周瑜耳里,滋味难品,怎么都像是在劝慰垂暮的古稀老人。 “少爷!又去哪里?”陆元方问。 “巢县!” 马车再次上路,刘诚把寇白门紧握剑柄的手放在手心里,轻轻抚摸着柔声道:“娘子别怕!打不过,咱们就跑!” 寇白门像被踩到尾巴,一怒,道:“说!小兰是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