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一章 满意 (第2/2页)
准备,紧张的都有些结巴了,严重的时候,手脚心出汗,身体不受控制发抖,不过他学的还算扎实,最终只是错了一处地方。 赵琦没有责怪他,笑道:“我是老虎吗?你要这么害怕!” “不……不是。”李家洛背着手擦着手心中的冷汗。 赵琦说:“你要记住,每逢大事,心中不慌,否则的话,你将来怎么实现自己的理想?自信一点,就像刚才,如果你不是太紧张,那处错的地方,也可以回答出来吧?” 李家洛镇定了一些:“我今后一定会努力改正的。” 赵琦说:“我记得你还收了几颗‘蜻蜓眼’,去拿来瞧瞧呢。” “好的。” 李家洛连忙去把东西拿了过来,一共五颗“蜻蜓眼”。 所谓“蜻蜓眼”,一般指的是战国时期的蜻蜓眼琉璃珠。 许多现代人都以为,琉璃就是玻璃,其实并不是。 古代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古时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其制作是在1400多度的高温下烧制而成,经过十多道手工工艺的精修细磨,整个过程纯为手工制作,在高温1000℃以上的火炉上将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后而自然凝聚成高贵华丽、天工自拙的琉璃。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战国时期,因为琉璃昂贵稀有,属贵族王公们专有。普通平民用不起这么昂贵的材质,因而发明了以陶制胎,上挂琉璃釉的陶胎琉璃珠,一类形似蜻蜓眼,故国内学术刊物称为蜻蜓眼琉璃珠。但亦有观点认为其胎体仍是琉璃质地,只是成分的差异导致其胎体不太透明而已。 李家洛买下的这五颗蜻蜓眼,一共花了五百块钱,品相都非常不错,流露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赵琦认为五百块钱不贵,翻两三倍的价钱都有人买。 李家洛捡了个小漏,赵琦当然不吝称赞,李家洛高兴的喜笑颜开。 赵琦又让李家洛讲了蜻蜓眼琉璃珠的工艺特征和鉴别要点,此时的李家洛到是没有那么紧张了,非常详细地做了讲解。 “就应该这样,自信一些。”赵琦起身,拍了拍李家洛的肩膀,说了一番鼓励的话。 赵琦认为既然自己收徒弟,就应该对徒弟负责,传道授业解惑非一日之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师傅要不厌其烦徒弟的各种疑惑,要对自己的传道授业持之以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徒弟也不会有毅力学习下去。 另外,平时要多鼓励,不要老是批评,否则会打击徒弟的积极性,当然,该严厉的时候也会严厉,要松紧有道。 接下来,赵琦按李家洛的进度,给他布置学习任务,让他有什么问题要及时问,不要不好意思。 正在这个时候,有客人来了,是位五六十岁的老人。 老人一进门,就冲着李家洛高兴地说:“小李,今天我走运啦!” 李家洛朝赵琦看了看,见赵琦笑而不语,回头对着老人问:“米大爷,您这是淘到什么宝贝了,这么高兴?” “顾景舟的紫砂壶!”老人把壶拿出来放到桌上,脸上都乐开了花。 李家洛惊呼一声,玩紫砂壶的没有不知道顾景舟的,他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他所制作的紫砂壶在拍卖市场上颇受青睐,就刚刚一场沪上的拍卖会,一把唐云生前收藏的顾景舟制、吴湖帆绘的紫砂壶以318万元成交,这是迄今有成交记录最贵的一把紫砂壶。也难怪老人会这么兴奋。 “米大爷,这把壶您是哪里得来的?”李家洛问道。 “就刚才,我在东边的一个地摊上买的。”米大爷兴奋地讲着买卖地经过。 他刚刚在靠近江艺古玩市场的地方,看到一处地摊,在地摊上见到了这把紫砂壶,只是瞧了几眼就心动了,摊主是个四十二三的中年人,一副农民打扮,看上去非常朴实,也非常热情。 他看这把壶形制端庄,简洁大方,底印“足吾所好玩而焉”,盖印“顾景舟”,越看越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