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六章:韩国奇迹 (第1/2页)
韩国人租借的桑塔纳车上。 一辆车挤了6个人。 刘鼎新抱着双臂,不屑的看着后排两个人,看他们怎么出洋相。 “停车。”朴正宇叫道。 两个韩国人下车,走到路边。 金成焕恨得牙根发痒。 “绝不能上报会社,这个事情只有我们自己解决,而且必须解决。” 金成焕,眉头紧皱。 现在后悔都已经晚了。 小小一个柿饼,却是灵岩公司倾心打造的拳头产品。 是一个长达五年的计划。 别看金成焕和朴正宇,仅仅两人,似乎只是过来单纯的采购。 但事实,却没那么简单。 背后有着一长串,前期投资就达到了几百万的营销计划。 …… 小小一个柿子,为什么在韩国人的眼中这么重要呢? 首先,柿子在韩国有很悠久的食用传统。 栽培面积也很大,产量高,它是冬天成熟,还可以避过台风的侵扰,生命力顽强,耐储存。 帮助韩国人在上千年的历史里,度过了无数寒冬。 在韩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极其高的。 “枣栗梨柿”,是大年初一韩国人祭祖的必需品。 而金成焕和朴正宇所在的灵岩株式会社,是韩国一家老牌的食品公司。 产品涉及多个方面,膨化食品,薯条薯片,零食干果,包括传统的柿饼,都有在做。 是韩国大宇集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 而韩国大宇,是韩国五大财团之一。 现代,大宇,LG,SK,三星,五大财团。 韩国的地域小,边境冲突不断,可它顽强的挤进亚洲四小龙,它的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特殊,他参照的是北欧诸国的经济模式。 纯粹以出口为导向,大力发展跨国集团,开展对外合资企业,用科技领路,将资源集中,用几个大的点带面,拉动全国经济发展。 好比诺基亚。 人所熟知的诺基亚,都知道是手机。 却不知道诺基亚集团的历史,从65年就开始了。 是芬兰的骄傲。 一路发展壮大,最终得到了国会的支持。 开始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 到了967年,诺基亚发展成为了一家跨产业的大型公司,其产业涉及造纸、化工、橡胶、电缆、制药、天然气、石油、军事等多个领域。 并且成为了芬兰第一大的跨国集团。 正是有这么大的产业基础,和雄厚的研发力量,财力,物力。 才能在诺基亚手机推行之后。 迅速的占领全球市场。 长达0年的时间,稳坐世界第一通信行业的交椅。 一个诺基亚,就占据了芬兰20%的出口总额。 一个企业,就占据了芬兰国民生产总值的0%以上。 到了后期,更是占到了夸张的50%。 一个仅仅500万人口的国家,靠着一个跨国集团,跻身世界最发达,和最高福利待遇的头号发达国家。 一度取代美国,盘桓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排行首位。 韩国正是采取的这种模式,全力扶持大型财团,国家保送世界500强。 并且成功了。 五大财团,只有韩国现代,是从汽车修理厂起家,起点稍微高一些,很快转型机械,发动机制造之类。 其他几大财团都是基础行业起家的。 例如三星,最初是一家商贸公司,靠化肥,水产,杂货,面条等小商品积累资本,慢慢转向电子领域。 LG是基础化工,以塑料小商品起家,梳子,香皂盒,垃圾桶,做大了转向合成化工,牙膏,香皂,转向电子,电气,电子领域。 SK,就更普通了,是纺织业起家,当初SK5台纺织机打天下,后来转向纤维,尼龙,最后转向能源,深化炼油领域,再涉及通信。 这几大财团的发展轨迹,代表了韩国奇迹。 这五大财团,就占据了韩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40。 几乎包揽了除了粮食,能源之外,所有的商品类进出口总额。 创造了韩国奇迹。 而其中的大宇集团,更是传奇中的传奇,从5个人的公司,0多年,发展到500亿美元。 涉及的领域就复杂了,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含,他什么都敢做,什么企业都敢兼并,每一次都是跨界经营,而每一次都扭亏为盈,被誉为韩国商业的航空母舰战斗群。 而创始人金宇中,是靠什么起家呢? 是靠进出口起家的。 大学毕业后,金宇中的第一份工作,是汉城实业株式会社工作。 这是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 而金宇中的工作内容,主要负责尼龙纤维制品,进出口业务。 没多长的时间,就做到组长的位置。 他主导的项目,从日本进口尼龙纤维制品,卖给汉城的纺织企业。 而尼龙纤维是什么呢? 这样说吧,范阳他们经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