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九章:产品包装 (第1/2页)
“不一样,我有个英国的客户,点名要富平的这种柿饼,来你尝一个?” 递给刘主任一个。 刘主任接过一看:“这柿饼我知道啊,我们汉中也有引种尖柿,英国的客户?他们点名要这种?” “你们也有作这种柿饼?”范阳略有点吃惊。 “我们有做过啊,富平那地方饼子是挺出名,据说进过钓鱼台国宾馆的,在我们汉中也推广过,但效果一般,好多村民不愿意弄,怎么?这东西英国人还买么?” 范阳呵呵一笑:“咋不好卖,我过去就碰到两个韩国人,还是从他们手上抢过来的。” “韩国人?”听到韩国人刘主任眼睛一亮:“真的?他们在哪儿啊?咋不给我们引荐一下呀?” “不知道嘛,好像走了。” 刘主任这才拿起饼子咬了一口。 品尝了一番:“咦,这口味是要好一些那,跟咱们的饼子,好像是不一样,但没什么稀奇的啊。” 范阳呵呵一笑。 能一样才怪了。 中国人的饮食选择太多,对甜食不怎么感冒,刘主任即便尝出区别,也不会多想,就是好吃一点,有什么稀奇? 很容易忽略这种东西。 “呵呵,刘老哥你这回是看走眼了,咱们这东西,在国外很受欢迎的,但一定要这种柿饼,半干的,要晾晒,而且一定要尖柿,只有尖柿子,做出来的饼子才是红的,以后再说吧,到时候我把销路打开了,咱们汉中也可以生产这种柿饼。” “行,那你们的东西在哪儿呢?”刘主任问道。 “就停在产业园门口的,还要麻烦刘老哥了。” “和我说这个就没意思了啊。” 范阳是走出来迎接的。 和刘主任走到装柿饼的车前,便指着车子说道:“就这一车。” “这么多?这里恐怕……”刘主任目测了一番:“恐怕好几百箱吧。” “嗯,是有好几百箱,6吨。” “6吨?”刘主任推了下眼镜,这才引起重视:“这东西真能出口?” “对啊。” 刘主任一下就变得热切:“那两个韩国人呢?范经理认识他们?可不可以帮我们引荐一下?” 范阳在心里微微摇头。 92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 是中国的自由进出口元年。 可谓是一个全新的市场。 全国上下都在争创典型。 陕西在地理位置上不占优势,整个省,也就红富士苹果出口最多。 除此之外,就是合资的水果罐头。 其他的,都很一般。 柿子一向是软肋。 好多地方都把柿子树砍了,种苹果去了。 这东西真能出口,绝对是大功一件。 等到明年韩国外资大规模进入。 地方政府很难抵挡这种诱惑。 也罢,自己能做到哪步算哪步了。 “真不知道,但刘老哥你放心,一个小小的韩国不算什么,欧洲市场才是重点,等我把渠道铺开了,不会忘记老哥的。” “好,好,这就好,那你这些柿饼怎么弄?要重新包装么?” “对,那些韩国人没安好心,是以基础农产品进口的,被我拦了下来,得重新包装一下,也不用多复杂,塑料或者纸箱包装都可以,还要老哥帮我说句话,让包装厂那边帮我赶一下工,挺着急的。” “这没问题。” 刘主任手一挥,就让产业园区的门卫放行。 汉中的产业园区,有一整条服务商品化的包装产业链条。 这是省级经济开发区,国家重点项目,设备全都用的德国进口的。 技术相当不错。 上一次和刘主任设计定军山的塑封包装,92年,那家印刷厂就是电子分色,凹版印刷,甚至连喷绘都可以做。 只不过后世的喷绘,0块钱一平米。 现在,要好几百一平米。 金属包装也可以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