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三章:英国48家代表团 (第2/2页)
面是靠美曰韩及东南亚的转口贸易,另一方面,港英政府大力发展香港的纺织行业,功不可没。 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香港纺织行业的全盛时期,境内超过上万家的服装工厂。 生产的服装倾销全球。 美国和曰本就是最为主要的倾销地。 导致了严重的用工荒。 这才有了港英政府的抵垒政策,在974年到90年,开放港英全境,撤销边境线,大量吸收内地,越南,缅甸,菲律宾等国家的难民。 抵垒政策规定,只要抵达香港市区,就可以取得身份证,获得永久居留权。 这几年吸收了几十万的人口,大大增加了香港的生产能力,却也为社会治安,留下了很大隐患。 而英国本土的纺织行业,更是倾销整个欧洲。 所以它对棉花的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二战结束以后,苏连和美国对立,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世界两极格局形成。 英国顿时就失去了0%的进口棉来源。 因为世界上主产棉花的,只有4个国家。 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印度,美国。 乌兹别克斯坦,属于中亚五国,并入苏连了。 在欧亚这边,能够获得棉花的渠道,就只有中国和印度。 而印度产能太少。 只有中国,是全球第一产棉大国。 失去了这两个产地,英国人的纺织行业垮掉大半,经济衰退非常严重。 然而屋漏偏风连夜雨,950年,又打仗了。 朝鲜战争爆发。 我国抗米援朝。 美国为了抵制中国的参战,在各个方面卡脖子,建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对中国实施全球性的封锁和禁运。 朝鲜战争结束以后,资本主义也没放开这一封锁政策,一直封锁到972年,尼克松访华。 这一时期我国的外交陷入困境,被资本主义全面封锁。 后来还和苏连老大哥闹翻。 西方国家没有一个敢和中国打交道。 然后英国方面撑不下去了,它对中国方面有很高的外贸依存度。 在953年,英国的纺织行业,橡胶产业,原油产业,和伦敦进出口公司,总共筹备了4家集团公司,来华访问,寻求恢复贸易关系。 带走中国的棉花,羊毛,红茶,小麦。 送来了机械设备,机电产品,和各种工业技术支持,还有更加重要的战略物资,橡胶。 西方国家,第一个敢于顶着美国压力,和中国建交的是锡兰,大米换橡胶的外贸协定。 第二个,就是破冰者——英国4家集团代表团。 之后,才是德国。 因为欧亚大陆本来就是分割不了的,被冷战格局切断了几十年。 一旦恢复,就是商机无限。 99年,东欧剧变,紧接着乌克兰独立,苏连解体。 中亚五国中的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也纷纷独立。 990年,新缰的阿拉山口,和哈萨克斯坦的火车并轨,代表着被掐断了几十年的欧亚大陆桥,正式恢复。 作为欧亚大陆桥头堡,连云港,顿时就火热了起来。 英国和德国的商船纷纷进港。 英国和德国,都在连云港设立商务机构的办事处。 其中,就有英国的4家集团俱乐部。 这个4家集团代表团,过了40年,还没有解散,而是联合伦敦进出口公司,成立了4家集团俱乐部。 是英国在中国最大的商业协会组织。 而恰逢欧亚大陆桥重新开通,中国和欧洲国家的对外贸易,又重新火热了起来。 各种交流都在加深。 江苏的工业品,农产品,也可以顺着欧亚大陆桥,卖到欧洲去。 这一时期商机无限,只要你有好的产品,就不愁卖不出去。 找准了对口单位,再加上范阳的精心包装,和富平柿饼独特的口味。 小小一块柿饼,就是范阳叩响欧洲大门的敲门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