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4章 天下大乱(14) (第2/2页)
将不足一丈,万一黑巾军覆土填河,乘机大举杀来,我军仅有三万人,恐是招架不住啊。” “主公正是忧此事,已召钟衡将军商议。” 罗松亭的下摆投石机虽说是把黑巾军从西岸边赶出了一里地,但真要是河水低到足以用异物堵塞的深度,黑巾军就是用死人填,也能把乌坪河河段给填平了,然后一口气杀过来几万人,那也守不住。 “罗前辈可有计策?” “我本以为只需令黑巾军无法过河,长久坚持,咸军便能积蓄力量,与之一战。看来在下还是低估了黑巾军智略,万没料到黑巾军还有此毒计。” 百里燕觉得疑惑,他说: “罗前辈,既然我军将领皆能想到,黑巾军自然也能想到,我军若明知黑巾军有此意图,定然是要坚守营垒尽速调集援军。 时下已是六月中旬,各路大军总计超三十二万人,真到七月,我军四十万杂军总该有的。而我军坚守东岸有营垒为屏,五十万黑巾军即便倾巢而出,我军取守势,黑巾军五十万人并不占绝对优势,倘若强攻,黑巾军将以巨大代价方能击溃我军。 我军虽败,但不至于全军覆没,撤回陔陵死守,黑巾军剩下残兵想要在秋后之前攻下陔陵,几乎是痴心妄想。届时晋军主力从歧国撤回,在北海郡登陆南下,黑巾军还有多少胜算。” “魏先峰意思是,黑巾军不会覆土填河?”罗松亭诧异,至少他认为这种可能是极高的。 “并非无此可能,只是无法彻底全歼我军,于黑巾军极为不利。在下以为,黑巾军定是在谋划一场全歼我军的大战,可一举全歼我四十万大军。” 罗松亭表情明摆着不信,他说: “永兴河东岸皆为我军所扼,黑巾军无法绕行至背后偷袭,怎可能如吕济大军,将我前后夹击。” 罗松亭话音刚落,传令兵骑马疾驰而来: “罗先生、魏先峰,中军紧急消息,主公速令二位回营。” 传令兵重复一遍,随机转身前往别处。 百里燕不敢耽搁,随罗松亭紧急赶会大帐,姜乾、王九、胡陌等人已到,钟衡与诸将也来了大半。 “主公,不知中军是何消息?”罗松亭先问道。 钟衡紧蹙着眉头说道: “赵帅方才令人传来消息,日前对岸细作来报,发现黑巾军正在准备棉衣。似乎是……似乎是准备过冬。” 罗松亭闻讯匪夷所思: “过冬?这不能吧,都郡冬季单衣尚可御寒,黑巾军穿棉衣作甚?” 钟衡接着说道: “据可靠消息,棉衣已经发放到每个黑巾军战卒,若非过冬,要棉衣也说不通。” 这时百里燕沉着脸说道: “黑巾军穿棉衣不重要,时下重要的是咸国冬季不寒,咸国十之八九不备棉衣,此时若是气温陡降,我军何处去弄棉衣。” 咸国冬季不冷,除江东郡之外,绝大多数地方都在零上七八度以上,因此从不备棉衣。冬季只需穿略厚的袍子即能御寒,在北海郡男女甚至只需穿直裾袍服和霓裳就能满足保温需求,所以咸国上下除了富人、权贵,几乎没有人家备置棉衣。 黑巾军一路从孙国而来,孙国纬度要高于咸国,南方更是冬季有雪,所以黑巾军是弄的到几十万件棉衣的。 六月已是酷热,温度少说三十四五度,黑巾军此时人手一件棉衣,绝不可能是空xue来风。 百里燕此时只想到当年姜子牙伐纣,曾在山上作法,一夜间冻死商军十万大军。虽然只是传说,但理论上细分析倒不是没有可能。 只要出现足够的积雨云层,制造超强的冷热对流,是有可能迫使大量盘旋在高处的冰晶云层降雪,下冰雹。对流的强度将直接决定降温和下雪强度。 理论上天气越热,天空云层越厚,越是不下雨,超强对流天气之下,下雪概率越高。当气温降至一定范围,热空气持续加强,进一步降温的幅度越大,最后形成一个局部大气循环。 办到这一点也并非难事,必须选择高度足够高的山头,在距离云层一定高度的距离,点火,非常非常大的火。 但这黑巾军怎么能掌握最近的气象条件呢,总不能是异想天开的开坛作法,让老天爷下雪吧?除非是姜子牙这般神人,能掐会算,或者至少也是对节气了如指掌的什么人,已经看出某些科学规律。 倘若果真如此,这个时候纵然咸军相信天公会下雪,那也弄不到棉衣啊,三十几万人非得活活冻死。 【无论姜子牙是否开坛作法,下雪冻死商军是真是假,就事论事说,夏商时期的黄河流域的气候于今天的广东相当,一年四季极为温暖,几乎没有冬季,黄帝炎帝时期,整个黄河流域就是一整个亚热带,极为适合人类生存。黄河流域的气候在周朝开始剧烈变化,也是那个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受到蒙古高原400毫米降水线南移影响,开始与中原接触南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