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96章 赵逊的态度 (第2/2页)
“广信军先锋官魏贤,里面出来一个。” 话音落下,宫门内径自走出一个三十出头的宦官,迎面走向侍卫郎官: “将军有何吩咐?”宦官道。 “这是广信军先锋官魏贤,新任策应使,带他去百灵园外候着。” 侍卫郎官言罢,宦官已将百里燕上下打量了个遍: “魏将军,请随咱家进宫吧。” “有劳公公了。” 百里燕略施一礼,跟着这位略显发福的官宦进入宫中。 咸王宫不比晋王宫,咸王宫占地不到晋王宫的一半,宫殿楼宇更没有晋王宫的恢宏华丽,但是咸王宫的琉璃瓦比晋王宫的彩片瓦漂亮的多。 据说这琉璃瓦一块就要一根寸银,放眼望去数以万计的琉璃瓦,便是上万根寸银,琉璃技术也为咸国每年赚得大量金银收入,为此还在御用司下专设了琉璃厂,用以制造琉璃瓦以供销售和出口。 不知宦官要去何处,一直走了很久也不见到地方,百里燕不禁有些疑惑,问道宦官: “这位公公,我们这是要去何处呀?” “魏将军是广信来的吧,不知这王宫有王宫的规矩,多走走就明白了。” “哦。”百里燕轻轻一叹恍然大悟,这位是想跟自己索要好处。旋即从兜里掏出两粒碎银锞递给宦官,百里燕好言说道:“有劳公公寻个方便。” “诶呦,魏将军客气了,咱家哪儿敢呐。” 说是不敢,宦官面露喜色顺手收走两粒银锞子,脚步随即加快了节奏。 约莫过去一盏茶时间,来到一处宫墙之外,禁军把守森严,外人难以进入,宫门以东有座两层的楼阁,有五十多人等候在此,都是来自永兴河大军的选送的将官,看样子应该还没能见到咸王,而等候在此听宣。 “魏将军,此处乃百灵园外,将军在此静候片刻,大王得了空便会召见将军。” “哦,谢公公提醒。” 百里燕略施一礼,宦官随即又转身离开。 此番任命的策应使有六十多人,楼内坐着、站着的有四十多人,咸王在百灵园召见众将,而且是一个一个见,显然有一一考察,吐故纳新启用新人之意。 大司马被姜严把持多年,军政各级机构都是姜严安插的人手,扳倒姜严直接的结果便是以陔陵为核心,全国各地的军政机构一夜间瘫痪失灵,大量起用新人考察能力,已经是当务之急。 撤换大司马尚且牵扯甚广,相国公孙岳把持相位十多年,经他提拔的门生故吏权贵商贾遍布全国,要连公孙岳一起撤换,短期内还无法做到,至少在咸国转危为安之前,还不能动公孙岳。 正值驻足之际,突然有人唤道: “是魏先峰吧。” 百里燕循声望去,说话之人正是高培,遂即迎上前去略施一礼道: “高将军别来无恙。” “诸事皆顺,魏先峰此来是赵帅提拔出任策应使吧。” “正是,不知大王召见了几人,为何大家还都在此。” “哦,大王昨日下午逐一召见各位新任策应使,已经接见了十六人。” “大王接见诸将,是今日早朝后便开始的?” 高培摇了摇头说: “今日未朝,辰时开始召见诸将。” “那高将军可见姜公子?” “他昨日便受诏进宫,今晨已经去了大王潜邸,向安泰侯述职去了。” “这么快!” 咸王昨天连夜召见姜乾,应该是有意而为之,目的何在,一时还不好说。存心不想让其与自己照面,完全可以先行召见,而不必要连夜召见,其中定是有什么特殊安排。 这时高培又道: “对了,魏先峰为何没穿铁布衫,本将正要向你再讨几件。” “在下怕有碍观瞻,故而换了扎甲面君。高将军若要,在下来日再送将军几件便是。” “那好,一言为定。” 随后二人进入楼内,高培热情介绍了其他各营将官二十余人,其余人虽然认识,但都是来自各郡的勤王客军,以及大司马、鼎炀侯、相国一党,关系说不上融洽。 很多时候前面奋战,这些人等各怀心思鬼胎拖后腿,为平衡各方势力。 此番举荐策应使,戍军将领占了五成,禁军占了一成,郡兵占了三成,权贵勋戚占了两成。 策应使虽然不是什么实权武官,但战后能评上一个“护国有功”,日后升迁比其他将官更多了一份资历,更何况是担任天子之军的策应使,身份也好比其他人高人一等。 晋国此番也想安插人手,最终因魏涵不愿进兵,被泰安后顶了回去。 坐了整整一下午,咸王又陆续召见各派系将官五人,直到申时末刻也没轮上百里燕面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