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03章 积变(25) (第2/2页)
咸王尚能支撑一时半刻,只要能打开西门引入援军,王宫之围荡然无存,于是合兵攻打西门是一个必然选项。 但问题是公使府兵马要想去城西,必须走南街,公孙岳可以在那里预先设伏。 如果不去城西攻打西门,而是选择增援王宫,公使府这一路人马必然遭到阻击和埋伏,哪怕最终能冲破重围,代价也相当之高。而广叔子那一路人马装备比禁军差了去,投入王宫外围作战也是于事无补,与杯水车薪无异,此乃第二点。 第三,倘若百里燕选择按兵不动,其结果就变成公孙岳可以腾出手来,先去收拾掉主动跳出来的广叔子,而后继续围攻咸王,最后的结果仍旧是公孙岳通吃。 此乃公孙岳抛给百里燕的选择题,一计三策,上中下三策,按常理应该选择用兵效率最高的上策,破西门,破开西门引入援军,无疑伤亡最小,时间最快。但明摆着,这条捷径不是那么好走的一条道,但又不得不走,如果不走,很可能陷入极大被动当中。 仔细拿捏着分寸,百里燕恍然发现来人只说了攻打西门,其他三门的情况一概没说。 “阁下,援军是在攻打西门,还是同时攻打四门?” “据消息,只攻打西门。” “嘶……只攻打西门!” 这时姬通说道: “魏将军有何不妥?” “这其中怕是有诈呀。” “广叔子设计,魏将军还有何担心的。”姬通理所当然道。 “侯爷,你可想过援军缘何只攻西门,而公孙岳为何不可在我军前往西门途中设伏。而且,公使府兵马能战者仅剩两千多人,倘若倾巢而出,公使府必然空虚。若留守一些人马,那前去西门的兵马兵力不济,万一公孙岳途中设伏,岂不将公使府兵马各个击破。” 广叔子是不清楚公使府情况的,极可能是乐观估计了公使府的兵力。而咸军若是只攻打西门,这里面就有些蹊跷了。 攻城都是四面围城四面攻城,其中一面为主攻,其余三面佯攻或者辅攻,不太可能出现只攻打一面城墙的情况,除非是鼎炀侯这种罕见特例。 叶信兵马只有两万人,以两万骑兵人攻西门,未免有些托大,甚至连攻城器械都需要准备几天时间,哪里可能今天就攻城,赵逊的三十多万大军,更不可能有富裕人手用于增援陔陵。 即便是梁军前来助战围城,能提供云梯、冲车等简易攻城具,单单只攻打西门,未免有些说不过去。而且陔陵城有护城河,光过个护城河要死多少人,更别说是攻城。 思来想去犹豫不决,来人却一再催促着姬通尽速出兵攻打西门。 “魏将军,此事你看是否依广叔子老先生计策行事?”姬通催问道。 “若是魏某,断不会如此行事,公孙岳此计高明,便高明在我军不得去,若是不去攻打西门,就只能飞蛾扑火增援王宫,无论何种决断,胜算其实都不大。”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百里燕此时心中便是此种滋味。明知道前面是一个挖好的坑,却不得不去钻,不钻还不行。但公使府留守多少兵马才合适呢? 先后抓获的俘虏、降卒、伤卒小两千人,除了选择易帜的,其他的现在都被拘押在后园,虽然手脚都捆上,但至少还得留下三百人看管吧。 除此之外,偌大的府宅和女眷,也得留守护兵拱卫,留多了攻打西门的兵力不足,留少了保卫公使府兵力也不够,反还得被公孙岳抄底,思来想去进退两难。 “侯爷,此事可否容魏某考虑片刻?” “魏将军素来雷厉风行行事果决,为何此时却反倒犹豫起来。” “万一公孙岳半道设伏,我军前出人马定是有去无回,此事不得不慎。” 此时来人说道: “在下来时叛军已经退去,街上仅有零星民军还在为非作歹,已无叛军主力,魏将军会否是多虑了。” “多虑也好,谨慎也罢,此时已到关键时刻,容不得我等半点闪失,稍有不慎,此前所做之努力将前功尽弃。” 没有细说原因,百里燕转身去中庭去找高勋,叶信所部的情况他最了解,叶信要是攻城,他多少能知道些内情。 昨夜高勋躲了一晚上,此时正在中庭照料伤员。 “高兄,伤兵情况如何。” “轻伤尚可,重伤缺医少药,贤弟医术高明却脱不开身,着实苦煞了他们。” 百里燕看了眼重伤员,多半都是腹腔、胸腔受创,这种大纵深创伤,即便是现代医疗条件,生存率也不会很高,甚至需要切除部分器官组织,留下严重后遗症。 百里燕一直试图基于当前的技术物质资源,自己再动手改善一些,创造一些条件资源,建立一套相对可行的基础医疗卫生体系。 原计划邵平之战后,战事有所缓和,双方进入相持修养阶段,本该这个月开始着手募集医官、郎中,进行为期一年的的强化培训,达到处理中等创伤的能力,降低咸军死亡率,提高战伤的救护,如今突如其来这场变故,彻底打乱了军屯和建立医疗营的部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