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行_第351章 态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51章 态度 (第2/2页)

一听本郡主琴技呀?”

    “琴技?!”百里燕不禁纳闷儿,但又猜不出姜蓉葫芦里倒底卖的什么药。于是借故推脱道:“大敌当前,赏乐风雅之事魏某看就免了吧,待敌军退去,再赏风月不迟。”

    “好啊,那可说定了,魏将军可不许出尔反尔!”

    姜蓉见计得逞,心中的那头恶魔狂喜,一口咬定此事,要百里燕认下。百里燕也是眼前一晕,我客气你还当真了。但话已出口,到时候再找机会脱身也就是了。

    “呃,那现在,魏某还有军务在身,郡主请自便吧。”

    “魏将军不会食言吧。”

    “呵呵,郡主相邀魏某岂敢不从,魏某告辞了。”

    行了一礼,百里燕格外加快脚步转身而去。姜蓉心中窃喜,不禁暗道:

    “哈哈,成了!”

    离开公府,百里燕坐车去了城南大营,新兵都集中在城南大营训战,而广信军老卒已经转移至城东、城西扎营,即便如此,城南大营仍显得拥挤不堪。

    徒步来到校场西南,见百里燕拄拐而来,陆肇忙跑来行礼

    “将军,你来啦。”

    “嗯,新卒与辎工营训战如何了?”

    “咸军的cao典与志国、徐国、叛军的cao典相去甚大,末将有些捉襟见肘。”

    “是嘛,你志国cao典与咸国cao典有何不同,说来本将听听。”

    “是这样,我志国地处内陆,故而要求步军脚力耐久,又因志国精于弓弩,因此即便是rou搏战卒,都能射箭,故而臂力很大。但咸国以水军见长,兵力乘坐舟船出行,因而脚力不耐奔袭,且咸国轻步军逊于志国轻步军,因若按志国cao典之法,甚难调教。”

    志国地处内陆,是典型的大陆军体制,战船师舟落后,步兵的体能极好,常行军可日行五十至六十里,急行军可达八十里,强行军能跑一百多里每天。

    而咸国水网发达,步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行军反而迟缓,因此步军远程投送多数情况下都是坐船,而不是靠脚板子,于是导致咸国的步军常行军每天就走四五十里路,急行军不到七十里,有的时候甚至只有六十里,强行军几乎很少执行。

    因此志国的cao典原则是重视体能耐力和战略,而咸国重视载具的机动战术。

    正因为志国战卒体能惊人,往往一天能跑其他诸侯军一天半的路程,可谓是兵贵神速,往往打的其他诸侯措手不及,加之体力耐力持久,冷兵器战场厮杀,体力和耐力是主要因素之一。若安志国的一套方法,咸军根本吃不消。

    而且要多走路,就得多吃饭,眼下这个情况,多吃饭显然是奢侈的。

    百里燕沉默片刻,继续说道:

    “这样吧,本将有意实行新式战训。在此之前,以守城训战为主,步军的cao典暂时搁置。”

    “那万一野战、阵战,我军恐怕吃亏啊。”

    “暂时不会有阵战,坚守为主。”

    “那不知将军新式训战究竟如何训战?”

    “新式训战自然是以实战为根本,眼下当务之急是教会新卒如何杀人与自保,而不是让他们去送死。就先这样吧,随本将前去看看。”

    “诺!”

    走进cao演场,老卒带着新兵cao练基本的格斗技巧,水平也是天差地别。

    眼下衡量格斗能力的指标只有首级数一个标准,你杀人头多了,说明你厉害,因此负责训战的老卒都是各军各营当中杀人头最多的一批,还没有出现专职的武教头或是教官。

    这就导致许多精于厮杀的老卒,非但不能作为种子武官留在军队后方训练新兵,还会因为战争的持续,导致老兵大量阵亡,而新兵的补充得不到专业化训练,随着战争的持久,老兵越来越少,所谓的老卒实际的格斗水平越来越差。

    百里燕有意新建类似“教导团”的制度,专门集中一批格斗厮杀各有所长的精英战士和中低层武官,编练成精干骨干力量,专门用于训练,以加强军队战斗力。

    走着走着,百里燕突然脸色一沉,问道陆肇:

    “陆肇将军,这些新卒为何身穿广信军铠甲。”

    “是十日前,将军走后,广信军令人送来的。”

    “广信军?是少主姜乾,还是谋士陈韵风。”

    “是广信军一个都统送来的,当时甲衣器械奇缺,末将只以为是将军的意思,故而都收下了。”

    “哼哼,好一个陈韵风,手当真是伸的快。”

    “难道不是将军的意思?”陆肇小心问道。

    “收下就收下吧,记住,战后所有广信军铠甲战械,一并退还,不得留用。”

    “末将遵命。”

    此前向陈韵风要铠甲器械他不给,非要同意他广信扩军才给,现在暗中扩军,明着却送五千套铠甲器械,分明是想把脏水泼到百里燕的头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