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81章 隐忧 (第2/2页)
军只需一半时日便能抵达添城。如今马上就要秋收,故而此计只可此时行之。” 当下叛军后方忙于秋收,都郡西郡又是咸国的粮仓人口重镇之一,叛军即便得知咸军正在西进,也要尽可能的收割稻米晒干储存,否则过了这一阵,北海很快转入秋雨季节,稻谷来不及收割晒干就会发霉。 因此即便知道了咸军正在向添城进发,添城方向也会按正常的急行军速度,估算咸军的进度,加紧收割稻谷,提前一两天关闭城门,绝然料不到咸军会提前一半的时间,提前抵达。如果过了秋收,咸军很难再寻觅战机扭转战局,只能继续做困兽犹斗。 “此计甚险,魏将军有几成把握?”罗松亭正色问道。 “七成至八成!”百里燕肯定道。 “那魏将军可有所需?” “准备八千人,每人六斤的熟干rou,广信城继续按兵不动,以迷惑叛军。” “那好,何时能够出发?” “九月中旬,秋收开始之前。” 从广信到添城全程约七百里,常行军需要十三至十四天,急行军八九天,但也不可能日日急行军,因此急行军一般也要十天左右。 北海郡秋收多半在九月中下开始,持续半月至二十天,百里燕中旬从广信奔袭,抵达添城正值刚开始秋收没几天,叛军绝然不会想到咸军能在八天之内奔袭抵达添城,因此无备。 与罗松亭说定此事,百里燕坐车离开公府,黄昏时来到百货堂。 萧儿出门迎上前来,笑吟吟说: “魏大哥你来啦。” “嗯,百货堂这两日怎样?” “都断货了,没什么可卖的。” “是嘛,唐桃姑娘来过没有。” “半个时辰前刚来,送了一张字条。” “小妮子倒是挺麻利的,走,去看看。” 来到百货堂二楼,唐桃送来的纸条就躺在萧儿的书台上。内容很简单,十五日之内醉香居共计生产了两万七千三百二十一块糖膏,数量看起来挺多,但是八千人一分每人也就分到三块多点,要是七八万人分,一人还分布到半块。 “魏大哥,做什么多的糖膏是要拿来卖吧。” 百里燕摇了摇头会心一笑: “是给大军的军需,日后你会知道的。” “哦……对了,下午时候丁财东让人从晋国捎信来了。” “是嘛,捎信的人呢?” “说是回永兴河了,信在这里。” 从一摞账本里翻找片刻,萧儿将信递了过来。 丁肃去晋国有快一年,永兴城的货断断续续经由东原郡港口发往晋国北地,而后经由丁肃的商行,运往晋国和宋国销售。 “魏大哥,丁财东在信里都说了些什么呀。” “墙倒众人推,树倒连夜拔,晋国眼看咸国快不行了,晋国扣押了国内的咸国商人的财货。” “那丁财东没事吧。” “他躲在宋国,暂时没事。不过损失了一些货,估计是要不回来了。这次是让我们停止发货,他借道去西海诸国。” 在百里燕看来,现在的晋国更像是个无赖国家,没底线没原则,更没有基本的政治信用和道义感。 当然,道义这个东西本质上而言,在弱rou强食面前是苍白而无力的政治口号,晋国大举查扣咸国商人的财货和资本,就是要切断咸国的经济动脉,好迫使咸国低头,或者干脆搞垮咸国的国内经济,为晋国最终接管扫除障碍。 丁肃这封信是封长信,除了控诉晋国的无赖行为,还提到了另外四件事,一是关于千岳山防线的传闻。 宋国正在大规模募集兵源,传言要扩军至四十万人,起因可能是金雪狄斥候渗透过千岳山防线,察觉到镇守千岳山防线西段的已不是徐国军队,而是换成了御客军团,籍此判断中原陷入内战,有大举北犯的可能。 由于宋国边境距离千岳山防线有两千多里,丁肃身处宋国腹地,千岳山防线的具体情况他并不清楚,大都是道听途说。 对于宋国这个人口与咸国相当,而土地面积比晋国还大的高原国家,扩军至四十万人口,几乎是举全国之力,长此以往,经济势必拖垮,百里燕估摸着多半是宋国虚张声势。 毕竟黑巾军虽远,但宋国与徐国、志国南部都接壤,其西北边如突出部一般插入徐国东南边境,距离徐国和黑巾军交战地区甚近,其多半是为了震慑黑巾军,进一步南下的势头。 第二件事是西貘夷、丘山、殇族三大西海蛮族与陈国、赵国停战,重新开放边境榷场互市,西貘夷、丘山、殇族的黄金有望重新流出,丁肃想经由卫国去西蛮榷场互市了解情况,顺道拓展商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