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46章 授人以柄 (第2/2页)
并不符合卫国的利益。 见卢贾犹豫不决,百里燕耐心渐失,遂催问道: “卢大人,有失总有得,小小的歧国难道还比不上富裕的长孙五郡吗。” “阁下此言是不假,但兹事体大,即便本使有意助永兴侯一臂之力,但仍需我王首肯方能同意,还望阁下容本使向我王禀明之后再做恢复如何?” “哼!”百里燕怒哼道,脸色一沉说:“贵国既未吃亏,还有所得,而今欲吞长孙数郡,本侯小小的要求也不答应,卢使不觉很是过分吗。” 卢贾急忙辩解道: “非是本使不答应,实乃本使无能为力。总得容在下告知我王吧,否则即便是在下允诺,日后我王不允,岂不伤了和气。” “想必卢大人应该知道,本侯是岐人,更是歧国世子,当今岐王的弟弟,本侯虽心向咸国,但不意味着本侯忘了本。此事没有商量余地,卫王不答应也得答应,否则长孙国主会非常乐意见到我国出兵。” “既如此,本使即刻向我王回禀,尽快给永兴侯一满意答复,阁下意下如何?” “本侯出行在即,卢大人不是想趁本侯不在,拖到年底大局待定,再翻脸吧。” 百里燕严词质问,卢贾忙是辩解: “永兴侯误会啦,这仗哪有这么快的。更何况我王诚意而来,怎能欺骗贵国呢。” “那好,本侯只于你三月时间,三月之内不得答复,休怪本侯翻脸无情。” “阁下请放心,不用三月,定将我王答复送往梁国交付阁下。” 卢贾信誓旦旦做着保证,百里燕故作勉为其难之色肯定了其言。 待与卢贾商定细节,拟定协议底稿,百里燕送其离府,少时准备出府之际,魏琦鬼鬼祟祟凑近身旁小声说道: “侯爷之前与卢贾说话间,公子璨偷偷从柴房处的后门逃走,像是来私会璇儿小姐。” “还有这事儿!今天学堂既不放假又不调休,璇儿这会儿应该尚在学堂才对呀。” “属下方才已去看过,并未见到小姐与meimei,应该尚在学堂。许是璨公子私自溜进了府中。” “溜进府中还不至于,多半是被谁放进了府中。” 自打龙凤会后,姜璨上门的更加勤快,本以为卤侯应该相中百里璇,结果打算落空,继续任其二人发展下去,百里燕不免开始担忧往后的局势。 “算了,此事日后再说吧。现在去把飞羽牵来,随我进宫。” “诺!” 马不停蹄赶去宫中,将消息详细道出,对卢贾提出的条件,咸王疑虑甚重。 “卫人乃西海虎狼,其若出尔反尔,寡人甚是担心啊。” “大王所言极是,臣以为卫人有六成可能会出尔反尔,故此份协议有明暗两套,届时给大王看的部分,其中并无涉及与歧国有关内容,但凡涉及歧国之事,皆乃臣与卢贾私下达成。故而臣认为,卫国不太可能对大王出尔反尔,但可能对臣出尔反尔。” “哦,这是为何呀?” 咸王不惑忙问,百里燕细说道: “回大王,臣前后暗示卢贾歧国之事乃臣私事,是臣有意袒护歧国,加之协议之中并未涉及歧国,臣又反复与之口头确认歧国之事,卢贾极会认为臣是以咸国之力替歧国徇私。 故卢贾必将此时告知于卫王,倘若卫王贪得无厌,其必然会指示卢贾,趁臣远在梁国无从对证之际,试探大王是否知晓歧国之事,倘若知晓,卫国便会让出歧国利益。 倘若不知,是臣背着大王徇私,卢贾便会单方面撕毁与臣之承诺,而与大王订立协议,反正到时臣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如果宣扬出来,便是臣为了歧国而有私心,反授人以柄。 届时木已成舟,臣既无底气再言开战,卫咸两国协议已定,若是撕毁,便是失信于世人。” “爱卿如此为之,又有何道理呢,只要寡人不出兵,卫国便可肆无忌惮北伐长孙,与歧国何干?” “自然有干系。歧国乃臣母国,世人皆知臣早与歧国断绝往来。但孰能无情,但凡是替他国效力者焉不心系故土。 臣此时私下提出,既是给卢贾以臣隐忍多年错觉,亦是让卫国知晓臣对歧国仍有牵挂。此时以歧国为资暗示卫王,反可以令卫王更加放心本侯无意起兵,届时只要签下一纸协议,无论卫王答应与否,咸国便再无起兵借口,至少在卫国收拾长孙之前,极难再做反制。” “哦……寡人明白了。”咸王略作点头沉思,而后看向百里燕疑惑又问:“那倘若卫王允诺歧国好处,日后爱卿起兵讨伐,歧国岂不为卫国所害?” “是有此可能,但大王别忘了,晋国正向歧国增援,晋国即便现在不出兵,待日后我国出兵,卫国兵败如山倒,晋国无论如何也要在西海展示其姿态,否则卫国北伐长孙,晋国未出兵,卫国大败晋国还未出兵,晋王岂不沦为笑柄。届时歧国还是有利可图的,同时晋、卫两国将成死敌。” “爱卿何以知晓晋国不会出兵?” “回大王,洲涯郡瑶城地震甚惨,虽不至于拖累晋军用兵,却也是暂缓用兵借口。而今我咸国拒不出兵,晋国迫使我国与卫国互攻阴谋便是失败,其再卷入战事,即便能赢卫国,也得付出惨重代价,最终受益的只能是我咸国。” 咸王略作思考轻轻点头说: “原来如此,寡人明白了。届时寡人只要故作不知歧国密事,令卢贾中计,以待时局变化。那爱卿日后可有战胜卫国之把握?” “请大王放心,只要今明两年我咸国不卷入战争,让卫国与长孙战局糜烂,日后便可一举击溃卫国。” “但寡人担心长孙撑不了两年便要战败割地,那时卫国主力云集德康,我军必以寡敌众,且是渡江作战,未必见得占得了便宜,爱卿可要拿捏好了分寸。” “大王只管放心,我军新式兵器足可以一当十,卫军即便百万之众也非我军敌手。退一步说,臣也不会真看着长孙战败割地,轻易让卫国占得如此便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