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章 不一样的GDP (第1/2页)
首映特辑的时间很短,相当于打了个广告。七天之后,《寻觅》的正式第一期,开播了。 卫夏通过各种渠道,请来了华国相当权威的五位经济学家: 华商行金融研究所所长,焦近普;宏观经济学特一级博士生导师,郑国强;公民大学区域经济学专家,刘一鸣;京都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胡毅夫。 更有华国经济学界的泰山北斗,贺以宁教授。 主持人同样是柳诗诗,本期话题只有一个—— 不一样的GDP! …… 简简单单的客套了几句,节目正式开始。 依旧是柳诗诗开场: “GDP这个词语,进入我们的视线已经很多年了,它代表的是国内生产总值。 那么同样是GDP,不一样的GDP又是指什么呢?焦所长,能麻烦您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焦近普点点头道: “通俗来讲,国内生产总值,也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价值,它能值多少钱。 我们穿的衣服、拿的话筒、开的汽车、住的房子,都可能是GDP的一部分。 所谓不一样的GDP,指的便是它组成结构的不同、各中商品占据比例的不同。” 挨着焦近普坐的是郑国强导师,他又进一步的举了个例子: “GDP通常衡量一个国家的市场规模和经济总量,事实上,我们国家的GDP构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早年间占据比重很大的是农业、农产品,现在更加多元化了,工商业、服务业、新兴产业,逐渐把农业的占比压得很低。 我们可以把这看做是不一样的GDP。” 卫夏呵呵一笑,主动站了出来: “作为魔都经济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我非常感谢二位前辈的讲解,通俗易懂。 但是,我更想以纯粹普通人的视角来解说一下GDP。 抛开经济学的理论,包括市场、商品、价值的定义等等,这个GDP呢,就是一个国家一年之中到底赚了多少钱。” 经济学专家刘一鸣拍了两下手掌,赞同道: “确实如此啊,卫总的说法很是贴切。” 卫夏连忙抱抱拳表示谦辞,随后又道: “我知道华国的GDP结构正在发生着很大的改变,但是今天,我们将要对比的,是D国。 D国的GDP和我们华国有何不同! 贺教授,请教一下您是怎么看待二者的差别呢?” 整个华国经济界泰山北斗一般的贺以宁,面对这个问题,苍老的脸上掠过一丝丝无奈,叹道: “华国的GDP是D国的三倍,可是结构上,比起D国差了太多。 我们的房地产仍然占据了很大比重,而D国,他们的GDP,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尖端科技商品的出口上。” 此言一处,其余的四位经济学家都是神情黯然。 总体形势是好的、乐观的,GDP的增长稳定、高速,然而结构的不合理,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现场有些压抑,卫夏当即出面缓和了一下: “我来大概解释解释,什么是尖端科技商品,就拿大家日常使用的手机为例。 众所周知,低通公司的芯片做得很好,甚至对手机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样一来,手机厂商为了提高性能,往往愿意花费不菲的价格购买芯片。 最终呢,一部手机的利润,甚至抵不上低通公司出售一个芯片的利润。 这个芯片,就属于尖端科技商品的一种。” 焦近普所长附和道: “确实是这个道理!D国的很多出口商品都属于这一类。 早年间,D国的家电产品风靡全世界,现在则是只剩下很少的几家,而且规模不大。 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退出这些领域! 液晶面板、锂离子电池、摄像头等等,很多的D国尖端零部件,就蕴含在那些家电或者智能设备中。 之所以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其实是因为他们把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模式,改为了面对企业。 成本更小、利润更高,加上他们处于产业链的最上游,技术上占据优势,话语权也变得更大。” “说到底,还是技术实力不够强!”郑一鸣一边说着,一边回忆起他详细研究过的彩电行业。 平均售价在千元以上的彩电,利润竟然只有20元…… 当时华国的彩电业已经占据了全球的市场,热销好多个国家,可是真正赚到的钱,实在太少太少。 反观那些技术领先的厂商,人家干脆就不做了! 直接进行技术转让和专利授权,躺在家里赚钱,简直不要太轻松~ 这个时候,主持人柳诗诗突然插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