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3章:一个字,屯! (第1/1页)
大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但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丰厚的馈赠。 能不能拿到,那就得看你对大自然的了解有多少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说到底还得各凭本事。 作为从小的山里摸食的人,余母远比余家其他人更了解那些小精灵有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 在余母的指点下,余贝贝那是一找一个准,没一会,就把带出来的几个袋子装的满满当当。 按说都装满了,应该开心才是,可余贝贝却堵着一张嘴,急的团团转。 余母看着他那样,问道:“这是怎么了?不是都装满了吗?” 余贝贝指着不远处一大片平整的雪地,说道: “那里还有一大片呢,今天要是不挖回去,明天就没有了。” 边说,余贝贝边跺脚,眉眼中全都是急切。 看着他一副快气哭的模样,余母不住的摇摇头,真是个孩子,没有袋子就制造袋子嘛,多大点事,至于这样吗? 他的样子虽然好笑,但有一点他没有说错,那就是现在不挖,明天就没有了。 至于为什么会没有,余母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反正老一辈留下的就是这么个说法,雪里红要么不挖,一旦开挖,就必须在六个小时内挖完,一旦错过,就会变成剧毒。 无论人畜,只要碰到,就会肠穿肚烂。 老人留下的说法,固然有当时医疗条件的局限性,但可信度还是很高的。 毕竟,无论什么时候,人都不会和自己的肚子过不去。 有好吃的不吃,天打雷劈。 余贝贝急的不行,见余母只笑不说话,更急了,气得完全忽略了环境,噗通一下做到地上,不依的打滚。 “奶奶,奶奶,奶奶……” 见他这样,余母脸上的笑意散了,虎着张脸瞪他, “闹什么闹,衣服不用洗啊,快起来,多大的人了,还撒泼打滚,像什么话。” “我不,我不,奶奶你不帮忙我就不起来了。” 余母嘴角直抽抽,这孩子到底像谁了,他们家也没谁这么皮啊。 想要什么不能好好说,偏要来这一套,家里什么条件心里没点数啊,这么闹,多少衣服也不够造的。 余母恼怒的瞪了他一眼,“不起是吧?那你就这么待着好了,天冷得很,我要先会去烤火了。” 说完,用一根粗点的木棍挑起两袋雪里红,就往家赶。 这天气冻死个人,爱撒泼,就撒泼去吧,反正不是她孙子孙女多的是,不心痛。 “奶奶?!” 见余母转身就走,余贝贝一脸懵。 今天就这么走了?!不是,都不用哄哄吗? 他可是余贝贝唉,你唯一的孙子啊,就这么走了,不怕会失去他吗? “你要是再不走,天可就黑咯。” 树枝上,一只米多高的金毛猴,一脸看好戏的瞅着余贝贝。 “不要你管。”余贝贝抬头做了个大大的鬼脸。 用衣袖擦干眼泪,一骨碌爬起来,抓起剩下的几个袋子就往家的方向跑。 哼,他才不是怕黑a呢,他只是不想让那只整天来家里偷吃的猴子看笑话。 笑话他,还想偷吃门都没有,等他到家了,就在猴子的必经之路上放几个老鼠夹和沾鼠板。 就是拦不住猴,也给猴爪上来点记号。 看他下次还敢不敢乱看笑话。 就在余贝贝往家赶的时候,余和余悦琪背着大大的背篓出门了。 原本他两是x在家帮忙来着,可还没忙活多久,就被一脸怒容的余爸轰出来了。 说是不要四体不勤的人浪费材料。 不让碰材料,可也不能闲着啊,于是兄妹两就背着背篓出来了。 和余母奔着雪里红去不同,他两完全是遇到什么要什么。 柴火、野果、松针,只要是看着有点用的,全都收集起来。 管他用不用的上,收起来再说。 反正家里还有那么多空间呢,只要塞不满,那就可劲的往家搬。 东西不怕多,就怕用的时候没有。 背篓装满了,就上米袋子,等回去的时候扯点坚韧的藤蔓绑起,一路拖回去就行了。 反正不是粮食,糙点就糙点呗,最多就是袋子磨损会大一点。 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就补呗,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又不是没跟着去补过麻袋。 没道理小时候能补,长大了反倒不行了。 经历过的事情或许容易忘,但吃饭的技能,就和刻在骨头里一样,是忘不了的。 就算刚开始生疏,等上手了,记忆自然就回来了。 等东西收的差不多了,余吹个哨子,没一会后补选手乖乖就拉着木板车来了。 余很熟练的往板车上放东西,先是放耐压的小件,然后是没什么重量的大件,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能装多少装多少。 物尽其用嘛。 看着余那副“小人得志”的模样,余悦琪被冻白的脸都红了。 见过不客气的,没见过这么不客气的。 不管怎么说,乖乖也是“meimei”,这么可劲的压榨它,这要是让她妈知道……那场面一定很精彩。 “余悦琪,你还能在那干什么,三月莓和野辣椒你不想要了?这些玩意可填不饱肚子。”余说道。 余悦琪哦了一声,也帮着往乖乖车上,添砖加瓦。 乖乖她是心疼的,打她也是怕的,不过这些在吃的面前那都不算什么。 说起来,也是好笑,天气明明这么冷,可往年这个时候该有的野菜,却是一点都不耽误,该长还是长。 不要说完全没耽误,那也不尽然,别的不好说,可对于年年都惦记的一些野菜野果,余悦琪还是很清楚的。 往年在这个时候,像三月莓、野辣椒、野芹菜这些,虽然不是遍地都有,可也不至于,都快六月了,连一捧都吃不到。 但不管怎么样,少也好,小也罢,一个字屯就够了。 只要有可能带来好处,哪怕只是一根独苗也给它摘回来。 只要不是连根扒,带锅端就不算违背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规矩。 靠大山养育的儿女,从来不会干竭泽而渔的事情,哪怕山穷水尽,也会留下种子。 只要种子还在,希望就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