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京三天(三)下 (第2/3页)
辛苦了,小文。” 习mama依旧热情饱满,满脸堆笑的看了看文小风,然后挥手作别,转身走进“安检通道”。 她微胖的背影,拖着行李、和包裹,更显得笨拙。 看着老妈“检票进站”,珊珊默默的转过身去,面朝着大厅门外停车场,背对文小风,身体一阵抽搐…… 文小风善解人意,取出纸巾,递给珊珊,珊珊依旧挥手拒绝—— “坚强、任性的姑娘!” 文小风的心里,不由的感慨! 再转过身来,珊珊已经收拾好“情绪”,只是眼眶周围依然红润,脸颊上依然能够看到泪水滑落过的痕迹,半干半湿的两路痕迹。 “你怎么又回来了?!” 看着“检票口”内的老妈,珊珊着急、不解,还有一点“小兴奋”。 “我在找'小红帽',找他们帮我拿行李,” 习mama一边急促的回应着女儿,一边四下张望: “就是那个穿'红色背心马甲'……” 习mama朝着几米开外一个身着红色马甲的年青小伙快马加鞭而去,反手挥着手臂,头也没有回。 她微胖的背影,依然还是显得那么笨拙…… 文小风不禁又是一阵酸涩…… “呼~~” 他长舒一口气,看着身旁的珊珊。 她双手合十、握拳于胸前, 脸上挂着些许“焦愁”, 眼神中流露着丝丝“难舍”…… “走,” 还是珊珊先开口说话,她松开双手,手臂自然下垂。 “嗯?” 文小风不知所云。 “回去了!” 珊珊重复了一遍,语音语调恢复了正常。 “哦~” 文小风撑开雨伞,护送珊珊上了车,送珊珊回家。 一路上,珊珊没有言语,只是自顾自的不停翻弄着微信,她的表情也不停的发生着细微变化: 时而忧愁担心、眉宇不展, 时而淡定平静、目光呆滞…… 文小风的心里,翻江倒海,满脑子的“思绪”、却“无处安放”: 他体会到了珊珊的“不舍”,想安慰她,却又怕被拒绝; 他感受到了珊珊的“失落”,想鼓励她,却又本能的“相信'珊珊能够自己坚强起来'”; …… 车内一片寂静,孤男寡女、夜晚、细雨…… 小雨点在前挡风玻璃上面“跳跃”,雨刮条“附和着”“打着节拍”。 文小风的心脏,扑通扑通的跳, 脸,噗呲噗呲的阵阵发烫, 他感觉自己体内一团火焰,整个人身体都快要燃烧起来了。 是被“怜悯”驱使,而心生“同情”? 是因“爱意”躁动,而荷尔蒙飙升? 还是因为初中同班同学时期对珊珊的“一见倾心”,而如今她就“近在咫尺”,让文小风感觉“得偿所愿”仅此“一步之遥”? 亦或许是因为其它什么原因……? 文小风不得而知…… 然而珊珊, 依旧静静的坐在那里, 自顾自的翻弄着微信, 忘我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丝毫没有察觉文小风的些许“异样”…… 车子最终还是到达了珊珊家楼下,文小风安全的护送珊珊回到了家, 然后他转身离去,回到他最初出发的地方—— 其实什么都没有: “从什么都没有的地方 到什么都没有的地方 我们 像没发生事一样 自顾地 走在路上 …… 我在脚步急促的城市之中 依然一个人生活 …… 我也曾经作梦过 后来更寂寞 我们能留下的其实都没有” …… 从当初的“什么都没有”,到如今的“二人婚姻携手”。 文小风感叹着“时间”的神奇, 感慨着“世事无常”, 感悟着“要活在当下”…… 随即,文小风拍了拍珊珊的颈背,抚慰了一下妻子: “没事儿,有我。” 然后重复了一遍珊珊刚才说的那句话: “妈,你们先去找一家餐厅坐下,点几道菜,我陪珊珊在这里……” 文小风也“哽”住了…… “我们分头行动,同时进行,节约点时间。” 很快,文小风又调整好状态,继续“解读”完毕珊珊的“心思”。 “哦~” 习mama恍然悟开: 她眼神清淡的看着自顾自“挑选”手表的珊珊, 看着女儿一动不动的背影, 好像也明白了些什么…… “那你们快点,我和你妈先去找吃饭的地方。” 习mama看着文小风,点了点头,说罢,转身离去。 文小风看出了珊珊的伤感,同时,也看出了她的无奈、与不舍: 是为了尽量减少、面对“生离死别”时的“尴尬无言”,珊珊尽可能的“拖延”着跟习mama“见面”的时间; 看似专注于“忘我”的挑选,实则借物言志、转移注意力、“克制、压抑”着自己内心的“不平静”…… 看似平静,却积蓄着能量,并不是“没心没肺”、“活着不累”, 恰恰相反,珊珊“心思细腻”、“情感丰富”, 而且她在选择“怎样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上面,“头脑清晰”: 她可以装作“毫不在意”的任由事态发展、“无动于衷”; 也可以实实在在的说出自己“内心的喜好”; 甚至,她还会“言不由衷”、“心口不一”的“正话反说”。 怎样“取舍”这些表达“方法”,全然取决于她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也许这些“言行套路”习惯,珊珊作为“当局者”、她本人并不是“很清楚”,但是文小风是很细心的人,作为“旁观者”、文小风清楚明白珊珊为什么“会这样”。 面对即将分别,内心烦躁不安、却又无可奈何: 她知道离开北京回到成都,是迟早的事,所以她全然“假装”着“沉浸”在“母女团聚”的“短暂幸福”之中,“没有在意”时间的流逝; 她也知道离开mama的时间、也就近在咫尺,却不愿意面对这“残酷”的现实,或者说,她不愿意面对、不愿意承受这份“母女分离”的心痛、和不舍…… 再怎么“恶意拖延”,也抵挡不住时间“无情的流失”: 珊珊选罢手表,文小风买单走人,小两口找到俩亲家落座的餐厅,共进午餐。 席间,习mama“依旧”热情饱满,滔滔不绝: 说什么“这家餐厅有特色”, 说什么“这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