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2富甲美国_第三十三章 保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保商 (第2/2页)

根根同样大小的黄铜望远镜,弗里兹信手拿起三支来放进买办们手中,“我国最优质的千里镜,两百银元一支,不二价!东西好坏诸位一试便知。”

    三个买办走到舱口朝着远方打量了半天,爱不释手的把镜筒放下,一个手上戴着多枚方戒的人先开了口,“不知先生此番共贩来多少支千里镜?”

    “路途遥远,出发时只带了五十支。”

    弗里兹记得他介绍时自称是潘家同孚行的买办。

    “五十支?太多了!”

    “张兄此言差矣,此物多多益善!”

    旁边另一个一身书卷气的人打断了同孚行买办的话,虽然他也说的粤语,但弗里兹多少还是听懂了大概意思,这人好像是伍家怡和行的买办。

    不过他自然是装作听不懂,自顾自地又走到箱子旁取出一支包覆着皮革的镜筒递给了张买办,等他把眼睛凑到目镜一头一瞧脸上刚刚露出困惑,弗里兹握住镜筒另一头一摇,“请再看看呢”,张买办再看一眼顿时一脸恍然,自己看一眼摇一摇,弗里兹又请另两人也试着玩赏一番。

    “此物先生又有多少?价值几何?还未请教此器物的名字,”张买办这次兴趣很大。

    “这叫万化筒,取其千变万化之意,二十银元一支,船上有三十支。”

    万花筒只是切割镜子和彩色玻璃边角料的废物利用,弗里兹本来做的也不多,在马里兰做出来的大部分都作为礼品送人玩赏了。

    “贵东下次可多置些贩来,此物大有利市!”

    万花筒的原理太过简单,很容易就会被仿制,只是树皮卷筒外边包裹粘上光滑的鲸皮革这种估计是自己独一家罢了,带肯定还会带,却不会做为主业。

    “前面这些只是玩物,这才是我此番的主要货物,”弗里兹又示意水手把一卷毛皮搬了过来。

    “各位请看,白色的狐皮,白色的海豹皮,都是北方来的稀罕毛皮,不知哪间商行愿做我保商?”

    这话就没问好,三家行商都很有兴趣,只是他们的兴趣点不一样。

    “萨先生为何没有海龙皮,美利坚国海商手里不是最多海龙皮吗?”

    弗里兹看了这个叶家义成行买办一眼,“我另有瑞典和罗刹买家,比在广州出价高几倍,海龙皮不一定要在广州出售,除非你也一个价收。”

    “先生说笑吧,北方穿毛皮的人,他们穿的海龙皮都是买自边境上的罗刹商人,我等只能20银元一张收购,高出20银元转售过去就比他们从北边罗刹人那里买还贵了!”

    弗里兹怎么跟他解释在莫斯科有人会两三百卢布一张的收购海獭皮呢,那些小毛皮商人把货从陆路运回莫斯科太困难才会在北方便宜卖啊,只要自己的西海岸毛皮垄断计划能得逞,以后海獭皮价格不涨才怪。

    “白狐皮和白海豹皮最多只能两银元一张,这种东西已经不稀罕,紫貂和海龙皮才是贵价货,萨先生你有又不愿卖。”

    “不一定吧,当年不是有鸡鸣狗盗之徒为了盗得一件白狐裘而钻进国王宝库的事吗,这还不罕有?”

    “那是千年前的老黄历,自从罗刹商人来之后白狐皮就很常见了。”

    这个解释非常合理,又被俄国人搅黄一笔大生意的弗里兹没恼怒,等他们那边捉完了就变得不常见了。

    “其实我这次来主要卖镜子,毛皮是路上顺手得来的,海关那边有点误会,他们不清楚我主要卖镜子,所以看哪位愿做保商,不怕海关处罚。”

    “你有两条船,一条载上毛皮,我收毛皮就好了,镜子让海关来重新估价一次也不难。”

    张买办的意思很清楚,但弗里兹不高兴这么做。

    “毛皮我全部运去欧洲出售价钱也不会跌,若是三位只买毛皮,那就请回去吧,我再另寻西洋客商。”

    “萨先生不必如此,海关那边就不用改了,他们要罚多少我怡和行认下就是,水晶镜、千里镜、万化筒,过去从未听闻美利坚国有如此多琉璃器工坊,现在怎地有如此大变化。”

    弗里兹听到了几个关键词,对于另一个大陆上的国家有谁能一一清楚的,更别说是现在只有东部沿海土地一片的美国,这伍家真不是出了穿越者?

    十三行里的伍家是一个异类,当鸦片战争的战火焚毁了十三行之后,其他行商都衰落或者改去上海从头来过,只有伍家通过广布在海外的大量投资仍然富可敌国,后来还通过投资美国太平洋铁路坐收红息,这份远见和对西方商业经济的了解,实在是难得。

    “小伍,你喜欢水晶镜和千里镜,就做这条船的保商,万化筒和毛皮还是要让与我同孚行,一家一船正好。”

    两人用粤语当着自己分派,弗里兹也没说什么,麻烦解决了就好,他只是朝插不上话的义成行买办一拱手。

    等义成行买办离开,恶趣味上头的他又勾勾手,让水手搬出来两根老树根一样的东西,“这是海鲲鞭,两位初次见面,我的一点心意。”

    五米多长的黑又硬,把两家行商都看傻了眼,这巨物当得上多少海狗鞭啊!11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