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轮藏秘事_第十六章 施巧计瓮中捉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施巧计瓮中捉鳖 (第2/2页)

说:“收着吧,你保卫张参领的安全,正用。”

    程自宽绕着两具尸体走了一圈,忽然蹲下来握住其中一人的辫子猛然一拉,辫子掉落下来——原来是假的,戴新民见此,也把另一个假辫子拉下来。众人哄然一笑。

    郑都统说:“假辫子、手枪、纸板上的日本字,肯定是日本jianian细了,肯定是井田商社了,大人,要不回京以后就把这个黑店铲除了,如何?”

    李鸿章说:“既然没拿到活口,倒不如留着。咱们装糊涂,不惊动他,或许日后还有大用处。”

    郑都统说:“大人的意思是,因其敌间而用之?”

    “正是。”李鸿章说。看了看天色,转对郑、张说:“原打算由这儿去江南制造总局,但昨天来了两位公公召我进京陛见,你们随我同去。天也快亮了,咱们就准备启程吧。”

    一路无话。当晚到了贤良寺,次日早朝李鸿章带着郑都统、金书办和张日新来至大内紫禁城。养心殿内齐集文武臣僚十余人。郑、金、张三人因品级较低被安排到配殿等候。

    光绪皇帝升御座,诸大臣叩拜毕,皇上说:“众爱卿平身。”众乃分班站立。

    光绪帝说:“今天召集各位,是因为形势突变。前者因朝鲜东学党事发,咱们应朝鲜政府之邀出兵朝鲜,随后日本借口保护使馆、侨民也出兵朝鲜。日军到了朝鲜反客为主,要逼着朝鲜政府改革内政。朝鲜政府本无此意,这不是强人所难吗?现在朝鲜东学党之乱已然平息,日本已没有驻军朝鲜的理由,咱们据理交涉让他撤兵,他不但不撤反倒给咱们发出了绝交书。日本如此强横,看来中日两国兵戎相见是在所难免的了。今天朕要听听各位的主张。”

    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翁同龢出班道:“启奏圣上,日本向来得寸进尺贪心不足,臣以为咱们绝不能示弱。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当下正是用兵之际,相信李中堂必有退敌妙策。”

    光绪帝问:“李鸿章有何应对之策?”

    李鸿章奏称:“启奏圣上,前者我大清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经营洋务凡十年,卓有成效,曾一度称雄亚洲,我各类舰只总吨位要比日本多六成。那时日方自知不足,不得不取守势,正所谓‘守则不足’。然自四、五年前由于多方原因尤其是户部拒不拨款,我海军建设几近停滞,恰逢这期间,日本急起直追,加速海军建设,至今其舰船总吨位已扩大了四倍多,是我方的两倍半,且舰只航速要比我们快,舰炮威力比我们大,弹药储备也比我们多得多。因其自知与我相比战力有余,故呈现攻势,正所谓‘攻则有余’。臣以为,权衡敌我战力,实无必胜的把握,是以战衅不宜轻启。然当前之态势并非迫在眉睫,似有转圜的余地,臣拟将日方行径及图谋遍告欧美诸国,则各国自有公论,加之列强亦不甘心让日本独享在华利益,必对日方有所制约,届时日方不得不重视列强之态度,庶可知难而退,此以夷制夷之策。如外交斡旋无果再动干戈不迟。此臣愚见,万岁明鉴。”

    翁同龢说:“万岁,前者李鸿章鼓吹洋务强国之论言犹在耳,亦曾大言不惭自诩军力亚洲第一,现今倭敌寻衅,他却瞻前顾后,巧言卸责,避战自保,何异于临阵脱逃?”

    光绪帝说:“翁师傅言重了。李鸿章所言也是实情。正所谓‘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不胜者,得算少也。’为将帅者审时度势、知彼知己亦属常情。朕以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外交斡旋的同时,战备亦不可松懈,李爱卿当以外交斡旋为辅,以备战为主,秣马厉兵,严阵以待,强势拒敌以副朕怀。”

    李鸿章说:“皇上圣明,近来我北洋军参领西学后生张日新为天津机器局设计了一种新兵器名叫‘火箭炮’,前天刚完成试射,威力甚是可观,此炮造价远低于德制克虏伯大炮且更适宜运动作战,亦可弥补海岸要塞炮之不足。除此之外张日新还拟试制能在水下游走的船,名叫‘潜水艇’,可在敌舰毫不察觉时爆破敌舰。这两种新兵器北洋的几个局、厂都能生产,当此日敌猖獗之时,此二种新兵器如能尽快投产装备我陆防军和海军,必能压制强敌。”

    光绪帝说:“果然是这个张日新,无负朕望,爱卿此次来京将他带来了吗?”

    “回万岁,臣带来了,现在配殿等候。”

    “既如此,何不宣他上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