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刘公岛参拜英雄 (第2/2页)
走去。他喊了一声:“邓大人留步!”邓世昌停住诧异地看着他。张日新小跑过去,待近些,说:“邓大人在上,请受晚生一拜!”说罢倒身拜下去。邓大人忙转身双手将他扶起,见他已是满面泪痕。邓大人问:“先生这是何故,你我品阶相当何须行此大礼呀!” 张日新说:“晚生对大人仰慕已久,故尔失态,还望大人见谅。” 邓大人说:“先生言重了,兄弟不过是个带兵的,何谈仰慕二字。敢问先生尊姓台甫?” “晚生张日新。” “哎呀!”邓大人把他双臂握得更紧了:“莫非就是设计火箭炮的张日新吗?我已然从邸报得知,久仰,失敬了。来来,舰上叙话。” 来到邓世昌的致远舰,张日新贪婪地看着舰上的一切,努力印入脑海。进入管带的舱室,邓世昌详细询问了火箭炮的性能,又问:“这种炮能不能配备在舰上?” 张日新说:“现在投产的这批火箭炮主要用于陆防,它的穿透力还不足以击穿敌舰的装甲。如果海军方面有这个要求,我们可以改进设计。不过在海战方面,晚生倒是还有一个设想,就是建造潜水艇。” “潜水艇?”邓世昌感到惊讶:“太好了,我相信你能造出来。咱们要是有了潜水艇,嘿!”他重重捶了一下桌子:“打他狗日的!” 张日新说:“听大人的口气好像知道潜水艇,是不是国外已经有了?” 邓世昌说:“国外没有,我是从小说里知道的。”转身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递给张日新:“这是我去接舰的时候在英国买的。” 张日新翻开看了看,是英、法文对照的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遂说:“按当前的条件咱们远不具备造这么大潜水艇的能力,晚生准备从人力驱动的微型潜艇入手。”于是把他对潜艇和磁性定时炸弹的构思讲述一遍。邓世昌听得聚精会神,完了兴奋地说:“照你这么务实这种潜艇一定能搞成功,大型潜艇也指日可待。”又拍了拍他肩膀说:“好兄弟,拜托了,咱们海军能不能扬眉吐气,就靠你了!” 张日新说:“晚生绝不辜负大人的厚望!”又说:“这回随中堂大人来刘公岛事属突然,我毫无准备,没有像样的礼物馈赠大人。但有一项技术上的改进愿作为见面礼奉献大人。” 邓世昌说:“你我都是做实事的人,何须讲究虚礼?有什么好的设想,请讲。” 张日新说:“咱们舰上都有救生圈,但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晚生的意思是把救生圈穿在身上,可以叫做救生衣。” 邓世昌望着天花板思索半晌,说:“不论平时或是战时,水兵都有很多活儿要做,那么粗大的东西套在身上,岂不妨碍水兵的cao作吗?” 张日新说:“不是把救生圈直接套在身上,而是要把它的浮力重新分布一下,要不我画个简图?” 邓世昌立刻递给他纸笔,张日新很快就勾画出一个示意图。邓世昌接过图远看看,近看看:“明白了。嗯,行,好,好!大部分cao作都不妨碍。” 张日新说:“以前水兵在甲板上干活总得加倍小心,万一不慎落水,若旁边有人还可以抛给他救生圈,如果没人发现就有性命之忧,这样日常cao作自然放不开手脚,影响工作效率。今后有了救生衣日常cao作就可以放开手脚,可以全副精力放在工作上,不必过度分心关注安全了。” 邓世昌说:“真是个好主意,以前怎么没人想到呢?但是这里边需要填充什么呢?” 这个问题张日新已经想过,在21世纪泡沫塑料是随处可得的,但是在清朝就得找替代品,于是说:“咱们可以用鱼鳔也可以试试软木。” 两人又就细节处商议了一通,决定先试制一批样品让水兵试用,如果可用就上报兵部大量生产配备海军。 他俩又找到李中堂禀报此事,郑都统和金书办也在,中堂大人用赞赏的目光看了看张日新,心想:这后生当真是块宝。 李中堂说:“试制也好,批量生产也好,都很快,难的是衙门里的手续,迁延时日。所以你们不如先把这个项目报到兵部,兵部准了再由他向户部申报款项。在他们走手续的这段时间咱们可以把样品做出来。” 郑都统说:“不用去北京了。兵部的额克图侍郎正管军需,前些天刚到刘公岛来过,由这儿去威海公干,大概现在还在威海。这些衙门都得用钱运动。这些钱咱们花不起,得由项目里出。比如说你一件救生衣值银五钱,他们得虚报五成,往上报七钱五,这多出的二钱五就由他们内部层层私分了。户部也一样,再虚出五成,这样一来报到上边就是一两银子一件。几钱银子不是什么大数,在不住数量多,又是消耗品,年年要补充更新,他们就能搂到不少。这还不算,要想让额克图侍郎接手这个项目,还得花钱,这得咱们出。给你们带上两千银票,估计够了。” 金书办说:“我也去。”随手接过银票。 李中堂说:“就说是我派你们去的。” 本来是乘兴而来,听了这番话心情跌落了很多。 辞别了李中堂和郑都统,张日新、金书办和邓世昌驾快艇渡海来到威海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