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无题 (第1/2页)
第三十一章传上谕兵器停产 常言道:“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可清朝居然出现了“二日同曜”的异象。这“二日同曜”从光绪亲政始,至戊戌终。表面上是光绪主政,而最终拿主意拍板的却是慈禧,事实上是两人执政的局面,时人称为“两宫”。 这可难为了众臣工,尤其是枢机大臣们,常年穿梭于紫禁城和颐和园之间,好不辛苦。食君之禄辛苦一些也就罢了,难就难在倘若两宫意见相左究竟该听谁的。大清的实政表明,在重大问题上最终得到执行的都是太后老佛爷的旨意,太后说的比皇上写的还管用。 这一天枢机重臣们不约而同来到颐和园,李鸿章也来了。由于张日新改进定时器的工作正在关键阶段,所以这次他留在贤良寺调试定时器,没跟随李鸿章来颐和园。 太后在仁寿殿升座。太后说:“前儿个的御前会议我已然知道了。看来中日之战迫在眉睫,朝中上下主战的居多,其实按咱们的本意,有什么事不能商量着解决,非得打仗?这仗要是打起来,大把的花钱不说,还得死人。如此看来,不动兵刀,落个双方和气才是上策。李鸿章!” 李鸿章出班道:“臣在。” 太后问:“前者你主张将中日事态遍告欧、美、俄各方,以争取他们的调停,至今有什么进展?” 李鸿章说:“臣已就日本对我两次绝交书及日本对朝野心、对朝军事动态照会欧、美、俄各国。现遍观列强均持观望态度,除仅仅声明谴责外,并无任何实质性举措,照此下去无异于对日纵容。至此外交努力均告失败,臣已遵旨加紧备战。” 太后说:“我的五十寿诞被中法战争搅了,今年的六十寿诞又遇上个多事之秋,哎!……世铎,你的差事办得怎么样了?” 负责cao办万寿庆典的礼亲王世铎出班奏称:“启禀太后,臣奉旨督办万寿节点景工程,现已竣工二十处。” 太后问:“不是六十处吗?亲王显见得是老了,怎么办事也这么拖沓?剩下的四十处什么时候能完工啊?” “不是老臣不尽心,只能完成这些了。” “此话怎讲?” “户部已经拨不出款项了。” 太后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无名火:“翁同龢!” 户部尚书翁同龢出班应道:“臣在。” “不是都计划好了吗?你给我说说,怎么一下子就拿不出钱来了?” “启禀太后,李鸿章要制造火箭炮和潜水艇,需银甚鉅,仅余的帑银都拨给他了。” 太后隐隐觉得她似乎被架空了,不由得怒火中烧:“这么大的事怎么不跟我商量?” “回太后,臣今天就是来向太后禀明此事,这笔款项是皇上御批的。” 太后气得发抖,半天说不出话来,但他们母子间的矛盾总不该让臣下看出来,压了压心中的怒火说:“你们都听好了,这事我说了算,一切按原计划办理,所有和庆典无关的事项一律暂停。明儿个皇帝进园子问安来,我再把这意思告诉他。都听明白了?记住了,谁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让他一辈子不痛快!” “遵旨。” 太后本想问问李鸿章,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先问问我就去跟皇帝说,转念一想,皇帝已亲政五年,我要是这样问他,他们又要说我贪恋权力。其实我哪里是贪恋权力,实在是皇帝太幼稚,太没主见。想至此只得把怒气压了一压。 曹御史出班奏称:“启禀太后,臣思量这久旱无雨必有原因。这海底本是龙宫的所在,李鸿章试制潜水艇,在深海试验爆破,必然波及龙宫惊动龙王,故尔龙王震怒,久旱不雨以警世人。如若李鸿章不知收敛仍一意孤行,则炎旱无期,社稷危矣。” 太后闻听此言全身一震,如梦方醒,半晌说不出话来。沉吟良久,说:“我说呢!按说我这份虔诚足够感天动地的了,怎么龙王不应,菩萨也不应,我还纳闷儿呢,却原来是龙王示警……李鸿章!” “臣在。” “你忒也无知!我看你是越老越糊涂了,那海底龙宫是你能去的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