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遇顽敌魏强除凶 (第2/2页)
?怎么回事啊?” 魏强说:“哥儿几个辛苦了,抓到乱党没有?” “甭打岔。我问你劫走钦犯是怎么回事?”这几个人认定这苏姑娘价值两千五百两银子,只要把她看住了烧死了,每人能到手五百两,这可是相当于二十年的饷银啊! 魏强说:“李总管传旨让把钦犯移送到永寿斋看管。” “瞎说,李总管现在还在德和园呢,压根儿就没出来。” “是李总管派小太监传话的。” “甭废话,德和园里一个人也没出来,你蒙谁呢?你乖乖地把钦犯押回去,等统领来了一并发落。” 魏强回头对张日新小声说:“没别的办法了,你保着苏姑娘,我跟他们拼了!” 张日新说:“他们人多,我也上。” “兄弟,你不行,别添乱,快往后撤!”说罢挺刀步步向前。 那四名护军迅速围成半圆,把魏强困在核心,四把单刀高高举起。张日新则在魏强侧后横刀策应。 忽听一声断喝:“大胆奴才,深宫内苑竟敢行凶吗!” 四名护军回头看见一位不认识的红顶子的官员,立刻转身请安:“见过大人,他们私放钦犯,小的们是奉公行事。” 魏强和张日新初时也感诧异,细看之下认出那红顶子官员不是别人,正是金书办,不由心中狂喜,但假装不认识他,说:“大人,他们勾结匪类要烧死钦犯,小的们是奉李总管之命将钦犯转移。”这话一出口那四名护军不由得全身一震:这背人的事怎么被他知道了?真要命!看来今儿在场的人一个活口儿也不能留,否则告到上边我们都是死罪。但是背后还有这个大官儿呢,看他的顶戴和朝服的补子还是个从二品武官,若杀了他上边必得严查,这可怎么好! 原来金书办昨晚躺在炕上辗转难眠,想,明天去颐和园解救苏姑娘风险难测,这张日新一向细心,这次怎么啦,如此重大的行动还没商量出个行动方案就放心睡觉了,如果明天毫无准备,懵懵懂懂撞进园子岂不是跳进了龙潭虎xue吗?不行,总得商量出个办法来。于是起身提了马灯去找张日新,走到门前见屋里已经熄灯,想张日新为明早赴京之事一定早早睡了,遂未敲门。 回自己屋想来想去还是不放心,又提了马灯来至张日新屋外,敲了敲门,无人应声,一拉门,门没插着,进屋举灯一看,张日新不在,心里咯噔一下子。又见案上用镇纸压着一张信笺,举灯看过惊出一身冷汗。一者,张日新不辞而别,只身涉险闯颐和园这不是送死吗?再者,说什么四世孙?说苏姑娘的奶奶是我孙女,我儿子刚刚九岁,他成年后生儿生女尚且不知,他怎知我日后会有孙女?继而联想到他二人的怪异表现倒像是真把我认作高祖了,顿觉头脑发胀。不行,事关重大,得禀报大人。遂拿了信笺提了马灯去中堂大人卧室。 两名亲兵在大人门前席地而坐,靠着门框打瞌睡。见他走近都惊醒了,问:“什么事?” 金书办说:“有要事求见大人。” “明儿不行吗?” “不行,急事。” 一名亲兵朝里面轻轻叫了一声,里面一名常随惊醒了,得知有急事,遂把中堂大人唤醒。屋里值守的亲兵立刻把灯盏点燃。 中堂叫金书办进来,他把张日新信件给中堂看,中堂手捻胡须有些发抖,沉吟半晌说:“他要走。” 金书办莫名其妙,说:“大人,岂止是要走,已经走了!” 李鸿章说:“不是那个意思。”他想,张日新已经把话说到这份儿上了,这就是告别的意思,至此他们穿越的事我已无需再替他保密,再说金书办也不是外人,于是把张、苏二人来自西历两千零二十五年之事告知金书办。因是中堂所言,金书办当然不能怀疑,但怎么也想不明白。 李鸿章说:“我说他要走,就是要回到他们的时代。他们的时代怎么说呢,把《西游记》和《封神榜》两部书加起来都没有人家精彩。”遂把张日新早先对他讲的略略述说了一遍,说:“那个时代的人,任谁都能上天、入地、下海,从北京到天津乘坐高铁半个钟头就到,从北京到上海,人家乘飞机,两个多钟头就到。天津的人想和刘公岛的人说话,不但能听见他的声音,还能看到他的样貌。只可惜呀,我早生了一百多年。至于他们说是你的玄孙,我想应该是真的,可喜可贺呀,你的后人都不是等闲之辈。” 金书办百思不解,高铁是一种什么铁?把铁放到高处就能跑得飞快?飞机又是一种什么机,机器局和江南局的哪一台机器也不像是能飞的呀。至于说他们是我的晚辈,眼见得年岁相差无几,怎么可能呢?想不明白。 李鸿章说:“你连夜进京,去颐和园帮张日新把苏姑娘解救出来,好言劝慰他们,让他们留下来,我实在离不开他们,至少得打完仗再放他们走。”又对亲兵说:“去叫郑国兴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