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八章 护官符(下) (第1/2页)
贾环坐在客座上,随意地翻看着手里的名册。 他早已经将这名册中的人物,记的七七八八了。 其中有那么几个人,让贾环不得不侧目。 林甫仪,当朝太傅,内阁左相,大司徒。即便贾环听闻过这位左相的大名,可这样一连串的名号,还是让贾环惊讶非常。 果然,不论是什么朝代,总有那些天之骄子,风流人物,是常人不能望其项背的。 “槐哥儿,左相大人年岁几何?” 钱槐想了想,对贾环笑道。“左相大人,今年应当还不到五十岁。” 贾环闻言微微点头。 如此,便更难得了。四十余岁,便登临相位,手中还握着重权,这应当是如今朝中最为得势的大臣了。 啧啧,四十余岁。 林甫仪这个名讳,贾环先前在师傅林道儒口中也曾听过。 “他曾在国子监求学,听过我几日讲学。 虽然不曾拜入我门下,但他对我还算恭敬,可惜如今道不同不相为谋。为师虽然不否认他的革新之法是利国利民之举,但终究是太过空想,不足之处颇多。” 世人皆知,新党,新法之党也。 如今愈演愈烈的新法变革,便是当朝左相亲自草拟的。而推行新法,摇旗呐喊的一众朝臣,便是所谓的新党中人。。 这位左相大人,为新党众人推为魁首,化作大旗。 贾环好像想明白了,为什么这位左相大人,能在四十余岁,就坐上了这等高位。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纵然这位林甫仪林大人文华绝世,也不可能在这样的年纪爬上左相的位置。功勋是升官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那个因素,资历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所以为官生涯里,最能诠释官这个人群的只有一个字,熬。 林甫仪不过才四十余岁的年纪,怎么可能熬够左相的资历,甚至他手里还掌管着户部,这几乎是不需要思考就能想明白的道理。 这位左相大人,代表的是皇帝的声音。整个大梁只有皇帝,才有这个能力把一个不到五十岁的大臣推到左相的位置上。 如此看来,大梁的朝堂也是一团乱麻,这位嘉胜皇帝恐怕日子不好过啊。贾环笑着摇了摇头,合上了手中的名册。 师傅林道儒说的已经很明白了,这个左相同他们不是一路人。 他也只是随便想想,其实心思还在另外一个方面。 贾环在考虑,自己到底要不要去接触一下,贾家在外面的那些人情。这是个很让人犹豫的问题,因为贾环没办法把握住情况,后果全然都是未知的。 但他还是决定要去见一见。因为他需要这些东西,所以得去。 “槐哥儿,你对镇国府可有了解,他们家同咱们府上可还有来往?” 钱槐见贾环好像没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听闻贾环所问,便笑着回道。 “三爷,您说的是镇国府牛家吧。 咱们府上,自打宁荣二公时候,就同这镇国公家交好。此后亦是如同先祖一般,两家的子孙也时常来往,互为相厚。 同咱们府上一样,他家打老国公牛清牛老太爷起,再到现如今他家的牛老爷,也是传了三代了。 现如今在镇国府掌家的那位牛继宗牛老爷,袭了镇国府的世职,正经的一等伯。” 贾环一一听着,不时微微点头。 钱槐不知三爷为何会好好提起镇国府,面上带着奇色。“三爷,虽然咱们家与镇国府、理国府这些勋贵之家是世代交好的亲近关系,可自从荣府老太爷仙逝,如今已有数年不曾来往过了。” 贾环本是安静听着,忽然淡声开了口。 “这个不曾来往,是怎么个不曾来往法?” 钱槐被贾环问的一愣,低下头慢慢思考起来。 是了,该怎么给三爷说清楚呢。寻摸了片刻,钱槐才复又开口道。“三爷,我那时还不知事,不大清楚具体的情形。只是听我娘老子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咱们府上同那些祖辈交好的人家,渐渐地就疏远了。 逢哪家有什么丧葬婚嫁,大喜大悲的事情,各家派小辈管事之流去露个面,捎两句梯己话。 再,就没有什么别的往来了。” 贾环微微臻首,几分惫懒地靠在椅上。 “那这位牛伯爷,可有兄弟子女。” 钱槐闻言,又笑着同贾环慢慢诉说。 “....................” 两人对坐相谈很多,时间一晃而过,不知觉已经过了三个时辰。 钱槐说的嘴干舌燥,桌上的茶,已经添过无数回水了。 贾环却听的津津有味,只是看钱槐已然是疲乏模样,不好太累着他,便对外面喊了一声,招呼外面的小厮去拿文房四宝。 小厮做事很快,不消一会便拿来了笔纸。 贾环执笔挥墨,笔走龙蛇,盏茶功夫,便写了一封拜帖。瞪了眼在一旁探头偷看的钱槐,把手里的书信丢到他怀里。 “帮我送到镇国府,有劳了。” ................. 牛继宗五更不到,就在院里习武,打熬力气了。 他原是军旅出身,在黑辽待了十几年才回来。虽然如今回了京中,但这习武的习惯,从来就没变过。 如他这般的勋贵,其实朝中地位一直都很微妙。牛继宗的身上,只有那么一个一等伯的爵位。但这么个爵位,却分量不轻。 如何勋贵人家这样的不凡,这样的不凡又体现在那些方面,很难用言语去界定。 但显而易见的,一尊国公府这样的庞然大物,与亲王皇子都是平等来往的,即便是朝中的内阁阁老,也要给国公府几分体面。 镇国公牛清在沙场上为大梁立下的汗马功劳,才有了牛家如今的地位。 宁荣二公戎马一生,为大梁开国皇帝开疆扩土,立下的不世功勋,让贾家足足繁荣了三世,也是这么个道理。 功勋,等于勋贵。 牛继宗一直练到响午,才算是通体舒泰,流够了汗水。他虽然已经是不惑之年,但一顿还是能吃五个馒头,比寻常小伙子都有力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