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95章 毁灭与救赎 (第2/2页)
恩人,请带我们走吧!你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一阵呼喊声,让于寒生生停了下来。他扭头瞅了瞅,在场的无论男女,大多都是青壮,偶有年纪大点的,看样子也没超过六十。 摇摇头后,于寒高声说道:“都回家去吧!家人还盼着你们回去呢。” “恩人,我们无家可归了,你是有大本事的人,带上我们吧!” “恩人,带我们走吧,到哪里都行,哪怕让我们去死,我们也认了!” 于寒轻举右手,众人慢慢静了下来。 “先回去善后吧,互相帮衬一下,生活还得继续。这些枪你们都带回去,最好集中居住,再选几个带头人,有胡子什么的也都不用怕了。拿到枪的人记住了,不要作恶,否则想想这些倭人的下场。 我要去辽东,那里还被倭寇堵着,人多的话会被发现,咱们就此别过吧!”于寒说着拱了拱手,心中有些愧疚,虽然是倭军做的孽,但也和他袭击倭军有着密切的联系。 说完后,百姓们仍然重复着刚才的话语,对他的话丝毫没有反应。于寒这才意识到,爆炸冲击波引起的失聪并没有好转,恐怕要过上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至于反复说的这些话,其实是一边猜测他的用意,一边自言自语。 于寒这下放弃了离去的想法,让一群失去听觉的人独自赶路,好像不太负责任,再说是受了他连累,于情于理都要帮到底,至少要送上一程。 用纸笔短暂交流后,识字的几个明白了他的想法,其余人虽然不解,但总算不再闹腾了。 这些百姓居住在石山站往西约二十里的一片村落中,倭军首次过境时就肆虐了一番,返回时干脆将这些村子都毁掉了。 夜间步行非常慢,三个小时后,才到了第一个村子边缘,坍塌的房屋还冒着黑烟,空毛中的血腥味也未散去。几十个百姓顿时发疯般冲入了村中,撕心裂肺的哭声响了起来。 第二天早上,也就是4月26日,村外荒地中多了上百座新坟,由于条件有限大多死者只是用草席或棉布包裹后便入了土。瞅着众人布满补丁的衣物以及黑瘦的面孔,于寒深切感受到了这时代底层民众的艰难。 “恩人,喝点粥吧!”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红着眼睛走了过来,端来一碗黑乎乎、不知什么粮食熬的粥,一看就是从废墟里扒出来的。 于寒扫过周围,不少人盯着女人手中黑乎乎的瓷碗,一个劲地吞口水。 于寒见状摇头道:“你吃吧,我不饿。” “恩人,你就吃点吧,翻了几多家才凑出一点米,你就别嫌弃了。”女人说着眼泪吧嗒吧嗒地下来了。 于寒见状,接过碗,一扬脖子,咕咚咕咚灌了个干干净净。说实话,哪怕是原时空里捡破烂的时候,也没喝过这么难喝的粥。 将碗递回后,于寒伸手摸出几封银元:“你们村现在谁管事?” “恩人,是我。”一个高大瘦削的汉子走了出来。 “你叫什么名字?” “高佩韦。” “找几个人去买些吃食回来,都花出去。”于寒将银元递了过去:“再让人把昨晚的其他人都叫过来,你安排完不要走。” “谢谢恩人。你放心,我这就去吩咐。”高佩韦没有推辞,从昨天被倭军抓走到现在,所有人粒米未进,仅仅喝了几口凉水,他也饿得手脚发软。 于寒没有在这些人面前展示非人手段,他的“袖里乾坤”仅限救国军士兵和亲近的人知道,等以后流传出去了,别人会以为他们故意夸大,但外人知道了就不好说了。至于在倭军驻地多次盗走物资辎重,就让他们猜测去吧。 十来分钟后,高佩韦走了过来,恭恭敬敬地说道:“恩人,我都吩咐下去了。” “别再叫恩人了,我叫于寒。你识字吧?”于寒问道。佩韦这个词是有典故的,所以才有此一问。 “识字,祖父以前中过举人,我认的字都是他教我的,我这名字也是他取的。”高佩韦答道。 出去买食物的人还未回来,倒是昨晚获救的人以及逃过一劫的陆续赶了过来,一下子凑了近千号,没见过于寒的,都上上下下打量个不停。 于寒将手举起,众人安静下来后,他朗声说道:“诸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我知道,你们世代生活在这里,过着安安稳稳的日子,很多人习以为常的日子。 但这世道已不再安稳了,今天是倭寇,明天可能是沙俄,还有数不清的胡子、马匪,会夺走你们手中的一切。要想安稳已经不现实了,要想保住家当,保住性命,保住尊严,唯有拿起武器,赶走任何不请自来的强盗。 光有枪还不行,你们必须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才能对抗外来的危胁,无论外寇还是胡子、恶霸,再想压榨迫害你们就得掂量一下了。记住我说的话,不要交出手里的枪,它比官府要可靠。要是认为我说的对,下面听我安排。”最后几句有些大逆不道,连于寒都怀疑自己居心不良,谁知认同的不在少数。 “恩人,我相信你!什么官府、官兵,倭寇还没打就跑得没影了…” “嘘!你不要命了?” “反正都死过一回了,现在又孤身一个,怕个毛!” “我相信恩人的话。” “我也相信…” 最后,和在小凌河边曲北囤一样,于寒让他们选出了领头人,恰好就是高佩韦。于寒叮咛了些事情后,正准备离去,就见一个汉子慌慌张张地赶了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不好了,高大哥,钱,钱被抢,抢走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