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6章 整编;镇边军再临 (第1/2页)
这边的老部下只有边临洮原来的一个连,于寒不放心,与营口等地保持联络的情况下,在这里一直呆了有半个月,期间多次联系连兆明,对张锡銮致以歉意,没办法,实在脱不开身。 半个月下来,七个团的队列也训练得像模像样了。 掐指一算,光是岫岩和凤城就七个团了,加上整编后的六个连,补充一下炮兵、机枪兵、侦察兵就是两个团,还有海城两个守备团,再加上其他兵种,能凑出十二个团了,又该整编了,不然指挥调度就成了大问题。 于寒拟了个草案,用电报发给连兆明,并传阅郭铁生、江海生等人,让他们讨论修改; 给边临洮、萧旭良两个正副连长叮嘱一番后,于寒驱马赶往了海城,两匹马轮番换乘,当天晚上便抵达了,这时连兆明、郭铁生、江海生已等候多时。 于寒与众人寒暄过后,询问了一下张锡銮等人的情况,得知四人对辽东现状非常惊讶,但又有些忧虑,于寒不禁暗自得意。 张锡銮为什么忧虑?无非看到这样下去,救国军势力会越来越强,替清廷担忧而已。 于寒得知张锡銮四人去了营口,由他大舅哥、商务部长韩沅渚陪同后,他便直奔主题。 修改过的草案分发下来,于寒知道这是众人讨论后的结果,现在只等他拍板了。 于寒仔细看过后,觉得在当今条件下已经很完善了,大笔一挥,通过。 整编方案如下: 以最早六个连以及定边军三个营为基干,加入新兵后整编成十一个步兵团; 此外,林余庆独领一团,作为师部警卫团,副团长薛士谦; 十一个团编为三个旅,其中第一旅四个团; 三个旅并为一个师,由于寒任师长,连兆明任副师长兼参谋长; 三个旅长则是郭铁生、江海生、陶黑柱,这都是最早跟随于寒的人; 一到十一团团长分别是钱望海、孙树声、庄河、边临洮、同式江、金奇永、史元晖、樊秉义、骆华文、萧旭良、封弥远、葛存续; 副团长段玉柱、楼宜山、孟冬瓜、吴长贵、陈居安、梁永禄、韩玉琛、楚文彦、傅采、谭奇、方忠义; 欧胜则任命为师属独立团团长兼独立一营营长,独立二、三营营长分别是满满囤、赵七九;赵月仙任命为独立团女兵连长。 这个独立团现在只有一个营的兵力,但于寒给了他一个团的编制,就是鼓励其发展壮大。 各团以下营、连、排长则由上一级提名,隔一级批准。 原先的侦察排扩张为十一个侦察连,新、老兵混搭,分别编入十一个步兵团; 炮排编为炮团,团长申富贵,副团长池满仓,直接归师部管辖,配备37、57mm速射炮各十二门,外加十二门改装后的120火炮,这个火力对于一个师来说还是有些弱了,但打、炮是个技术活,还得慢慢培养; 每个团里各有一个55人炮排和一个55人机枪排,六门迫击炮、六挺机枪;每个连又配了两门迫击炮,两挺机枪,这样单独作战也不吃亏,不过随团出战时,机枪只带一挺,毕竟携带不方便。 扩编不久的运输营又编为运输团,由于正、副营长都升步兵团长了,这个运输团正副团长由原来运输营中两个连长伏秉耀、苏建业担任,火线提拔。 另外,原来的狙击组也扩大到了50人,加入一些猎户、侦察兵后,将其扩为一个师属特种连,连长石斗升,副连长杨从望。该连全部分配战马,并有三门迫击炮、三挺机枪。 整编方案一通过,立即电告各部,于寒也匆匆赶往了营口,将张锡銮四人晾了半个月了,该去见一见了。 不料,等于寒赶到时,郭铁生差点给他跪了,听他说完后,于寒不禁也懵了一下:张锡銮四人趁经过德国领事馆时,突然大呼救命,并击倒陪同的救国军,冲入了领事馆。 德国领事馆不仅没阻拦,还派出警卫拦住了救国军,看来早就联络好了。 时间也非常凑巧,就是一小时之前的事情,于寒那时刚好在半路上。 于寒苦笑了一下,摆手让郭铁生不必介意,营口这个地方比较复杂,张锡銮决心跑掉也看不住,最重要的是,留住人留不住心,也是他当初太想当然了,朝廷的兵备道大人怎么可能轻而易举效力于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