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50章 尔等当自生自灭 (第1/2页)
听议合邦是老康整出来的,大致过程如下: 康广厦、谭复生等维新派,向光绪帝建议,聘请倭国前首相伊藤博文、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做清廷的国策顾问。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毕竟英国有过成功的前例,倭国虽然被于寒打跪了,但维新变革却是成功的,也在甲午战争中吊打了清军。 但接下来就变味了,伊藤博文和李提摩太都提议中、英、美、倭四个国家合并成一个。这就是“合邦之议”,即四个国家中选出100个精英人物,共同掌管四个国家的税收、军事、外交等国家大事。 以现代人的目光来看,这个提议简直是粗劣无比的骗局,连初中生都知道是场阴谋,但维新派竟然同意了,这是傻呢,还是傻呢,还是傻呢? 要是真实现行了所谓的听议合邦,华夏的军事、外交、税收都是别人说了算了,以清廷虚弱的国力,哪里扳得动英美的手腕?倭国也会借此原地满血复活,还捡了大量的蓝瓶,不用吹灰之力,就能得到战争中没有获得的福利,为下次扩张积蓄实力,不,都不用扩张了,直接殖民、掠夺、瓜分就行了。 老康啊老康,你难道真的一头撞在猪身上了?还有复生兄,怎么就这么糊涂? 于寒深吸了口气,将满腹的牢sao压了下去。 谭复生虽然犯了糊涂,但出发点倒也凑合…好像没什么说服力,算了,好歹有点交情,又是条铁血铮铮的汉子,也救下吧。至于其他人…当原其初心,也一并救下好了。 原历史上,章继真没有任何危险,听议合邦的事情也没掺和,但要是没抓着其他人,垂帘听政的那位未必不会将怒火转移;这人又是有名的实业家,必须保护好; 刷刷几笔,一份电文拟了出来:一切照旧。 事态的发展与历史上如出一辙:老佛爷获悉合邦之事后极为震惊,火速离开了颐和园,回到紫禁城,软禁光绪帝后,下令废除新法,并派人抓捕康、梁等维新派人员。 事情到了这一步,还不是最糟糕的,接着,袁慰亭向荣禄报告了一个更为震惊的消息: 维新派曾着人联络过他,要他派兵包围颐和园,再派江湖人士入内刺杀老佛爷。 荣禄立即上报了老佛爷,后者再次震怒,马上扩大的抓捕范围,并下令无需审理,直接处死。 康、梁两人消息也灵通,在英国人、美国人及倭人的掩护下成功逃脱,远遁英国,而不是原历史上的倭国,倭国正乱着呢,还闹鼠疫,去那里不保险。 谭复生却甘作维新运动的殉道者。正如他所说的那样:“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华夏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复生始。” 劝走了报信的友人后,一群不速之客突然逾墙而入,竟都是些百姓打扮。 谭复生不禁哂笑道:“怎么,朝廷抓人都要遮遮掩掩了吗?” 带头的汉子扬手举起一枚铜牌,两柄滴血军刀的图案醒目无比:“谭先生,我是救国军特种团的,奉指挥官之令助先生脱身,请跟我们走吧!” 谭复生摇头道:“事已至此,唯有鲜血方可唤醒世人。” 汉子就像没听到一般,挥掌切在他的颈侧,后者两眼一黑,顿时晕了过去。 一个士兵上前扛在肩上,出门后迅速上了一辆马车,飞奔朝阳门而去。 与谭复生有着同等待遇的还有章继真、杨毓秀、杨叔峤、刘裴邨、林暾谷,以及康广厦的弟弟康广仁。 不但如此,连刘裴邨在京师的家小也一并带出了城,不过这一家子走的是宣武门。 说到刘裴邨这位老兄,纯粹是被连累的,他仅仅因为听了老康几回课,便被冠以同谋之名。他之所以没跑,一是因为无人帮助,根本跑不了;二是觉得问心无愧,不用跑。 原历史上,听闻刘裴邨要被处死,他的上官多处求情,许多人也相信他没掺和,老佛爷也清楚,但即使如此,刘裴邨也没能幸免。无他,盛怒之下,当权者要处死所有与康梁沾边的人。 震撼弹与加装消音器的自动手枪先后发威,不到一分钟便完成了夺门之战,马车从大开的城门洞中飞奔而出,断后的士兵留下诡雷后纵马远去,几乎十分钟后,从背后传来一声轰响。虽然是半吊子特种战,照样吊打绿营、京营及所谓的新军。 城内的后续追兵赶到宣武门时,被眼前的惨景吓得魂不附体,他们可不比湘军、淮军,哪里见过这样血rou横飞的场面? 带队的军官一犹豫,手下也开始退缩,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