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淞散文随笔集_张之洞建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张之洞建厂 (第6/6页)

似乎飘起儿子的身影,那样年轻,那样英俊……张之洞不由呆住了。

    “香帅,上车吧。”

    蔡锡勇叫了两声,张之洞才回过身,上了马车。

    马车辚辚向前。张之洞似乎看到前方现出一个人的身影,是盛宣怀,他笑着望着自己。你不要笑,我张之洞虽然又遭重创,但我没有倒下,铁厂的生产也会很快恢复的,你不要笑!

    十二

    南京也是长江沿岸三大火炉之一,伏天的酷热不亚于武汉。傍晚,张之洞躺在两江总督府的后花园里喘着粗气,只觉热得喘不过气来,头脑也昏沉沉的。

    两江总督病故出缺,朝廷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便让张之洞代为署理。于是湖广总督又到了南京,住进两江总督府。

    新任两江总督之职,把年过六旬的张之洞累得筋疲力尽。可这是朝廷的信任,他不能不抖擞精神拼着老命周旋。但这样一来,武汉铁厂的事务他就很难兼顾了,他全权交给蔡锡勇管理。

    仆人端来一盆凉水,给张之洞擦脸解暑。擦完手脸后,他指着一棵桔树说,把剩下的水浇这桔树吧。

    这桔树是他从武汉移种过来的,他想亲眼看看,桔树易地而植到底会有什么变化。

    一年半过去了,桔树长高了不少,可还没结桔子。

    张之洞望着桔树,口中突然吟咏出诗句:

    桔兮桔兮,神秘秘兮。

    忽而为桔兮忽而为枳。

    胡而淮南为桔兮,胡而淮北为枳?

    岂必淮北为枳兮,但求四海皆为桔。

    四海皆为桔兮,方欣悦吾心。

    欣悦吾心兮,六合桔香充盈。

    总督大人正沉浸在诗意的思索中,仆人来报:汉阳铁厂督办蔡锡勇求见。

    “香帅,一年多末谋面了,身体可好?”蔡锡勇笑着问候。

    “马马虎虎。唉,年已老迈,体力、精力都江河日下了。”张之洞笑答。

    “哪里,香帅气色看着还好,怕只是公务过于繁多,cao劳过甚。”

    “此话不假,我一天是忙得晕头转向,所以也很难过问铁厂的事情了。怎么样?情况还好吧?”

    蔡锡勇脸色暗了下来:“香帅,情况不好,我对不起您,管理不好铁厂,一直亏损,现在实在是难以为继了。”他说着眼睛竟潮湿了。

    张之洞心一沉,但他稳住神,说:“毅若,不要急,说说情况。”

    蔡锡勇沉痛地说:“炼铁用的煤和铁矿石从远处运来,费用居高不下。而炼铁炉和铁矿石不配套的问题一直解决不好,铁的质量上不来。质次价高,销路自然不好,产品大量积压。”

    “我写信之后销售情况不是有好转吗?”

    “出于您的推介和爱国心,一些用户买了我们的铁,可几个月后就不行了。由于我们厂产品积压严重,资金周转不灵,职工开支困难、原材料购买都靠赊账。现在赊也赊不来了,只欠了很多帐。再不想办法,工厂就要停产了。”

    “要维持下去尚需多少银钱?”

    “至少需要一百万两银子。”

    张之洞吃了一惊。建厂以来已经用了公家五百万两银子,但工厂一直亏损,现在还需这么多银子,真是个填不满的大窟窿呀。看来,盛宣怀说的建厂要考虑成本、利润是对的。过去就是对这方面太不在意,才造成今天的局面。他想了想又问:“如果能筹到一百万两银子,铁厂以后情况会好吗?”

    “这些银子只够还债和重新运转,以后若要运行下去,还需不断填补……”

    张之洞有些沉不住气了,“这不成了重病人了吗?要不断花钱买药维持。”

    蔡锡勇说:“香帅,到这种时候了,恕我直言。铁厂先天就不足,原材料费用高,设备不配套,懂管理的人员少,冗员多,管理体制混乱、落后。所以,后天就发育不全,积弊日久,前途堪虞……”

    张之洞感到自己已经没有力量再为这个亚洲第一铁厂筹款了,再说,也不能让铁厂这么继续消耗银子而产品积压。于是他问:“毅若,你说怎么办好?”

    “来时我已想了又想,如果不能大量填补银子,只有一条路可走。”

    张之洞向前探了探身子:“什么路?”

    “改官办为商办。”

    张之洞心里一声长叹,到底又回到盛宣怀当初说的路子上去了。但他还不甘心,又问:“商办就一定能赢利?”

    “商家办厂就是为了赢利,不赢利就办不下去。所以他一定会任用精通管理的人员,精心管理,节省开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广开销路。经营效果肯定要好得多。西方办企业比我们要早一、二百年,这是被他们的先例所证明了的。”

    这些话盛宣怀已讲过,只是当初自己没有听进去。看来自己还是落后了。张之洞心里又叹口气,说:“那么,你考虑过商办交给谁吗?”

    “这我和大家讨论过,当今中国最适合接管这座大铁厂的人只有盛宣怀。”

    张之洞也想到了他,但他不愿说。

    蔡锡勇继续说道:“一,盛宣怀有实力还债和重新启动生产。二、他有能力重新购买设备使之与原料配套。三,他有管理能力。他经办的电报局、招商局效益都很好。四、他在中国官场、国外商界都有良好关系。这对产品产、销大有好处。五,他一直注意汉阳铁厂,了解情况。”

    张之洞听蔡锡勇说得头头是道,知道他们已经做了仔细研讨。事已至此,为了使费尽心力建立的铁厂开办下去,为了使已经开辟的实业强国道路继续下去,也只好忍痛割爱了。他点点头:“就这样办吧,你去找盛宣怀谈一谈。”

    盛宣怀在望着自己笑。笑吧,你有理由笑。尽管我一大把年纪,又贵为总督、一品大员,可我也会有错,也会受挫,你笑吧。不过,我张之洞受得住,我还要办企业,把实业强国的路走下去……

    张之洞的手又伸进衣袋,拿出那颗小铁珠。小铁珠越磨越光,在夕阳的照射下闪着亮光。张之洞感到,此时的小铁珠像一颗泪珠。他又想,有钱人在死去后,会用珠宝陪葬,有的还在口中放上一颗大珍珠。自己一生清贫,在去世时肯定没有什么珠宝陪葬,那么,就让家人把这颗小铁珠放进我的嘴里吧,让它永远陪伴着我……

    十三

    不久,盛宣怀给张之洞写来一封信,信中说,他愿意接办汉阳铁厂。他也钦佩总督大人勇于面对现实,勇于及时转舵的气概。虽然他接管了铁厂,但他对前辈奋力开辟洋务事业的精神充满敬意,相信只要不断努力,认真总结经验,中国的实业会越办越好的。

    总督大人看过信后心里感到踏实了一些,也许,盛宣怀会把这亚洲第一铁厂引入坦途的。

    十四

    在交接铁厂前,张之洞来到仁梃的墓地。他在心里默念着:儿子,爹把铁厂交给盛宣怀了,你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呢?爹想,只要办好铁厂,你就会高兴的,因为你把鲜血和年轻的生命都交给了铁厂。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网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