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1章 山阴上桂花初(5) (第1/1页)
好几天,夏书一直泡在书房,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将那些记录档案史料的书籍排查了一遍,关于陈家的记录,只有简单的一段话: 永和三年,永兴县令陈福生因贿错判路氏杀人案,遂连坐,阖府三十二口已服诛,唯余一黄口小儿免死罪,贬为庶人。 翻来覆去看了几遍,也没多出一个字。 就这么一段话,只知道陈福生因受贿被判决,具体有没有受贿,怎么受贿都不清楚,要想知道细节,只怕还得查看判案卷宗。 月黑风高夜。 夏书御剑摸到郡守衙门,晚上只有几个值夜的府兵,正聚在一间屋子里喝酒。 夏书掏出手电筒,来到放置卷宗的书房。 将永和三年所有的卷宗翻了一遍,都没有找到关于这个案子的一个字。 前后两年的卷宗也翻了一遍,依然没有。 这就有趣了,按说判决一个县令,郡守府衙就够了,但是这里却什么都没有。 如果不是有人销毁了资料,那就说明这件案子压根不是郡守断的,卷宗自然也不会在这儿。 郡往上是州,再往上就是中央的刑部大理寺了。 一个小小县令的案子,用得着州牧甚至中央来审只能说明要么牵涉巨大,要么就是有人从中作梗。 如果牵涉巨大,郡守衙门不可能一个案底也不留。而且陈仲之翻案有被迫害的风险,反而说明后者可能性更大。 看来还得找机会去州府看看。 ...... 第二天,夏书带着诗韵出门闲逛,晃悠到据说是会稽县最受欢迎的酒楼,在二楼找个角落坐着画画。 这个时代通讯落后,酒楼反而成为各路消息的集散地。 “超表哥,你要回荆州了吗?” 夏书的画笔顿了顿,这是王献之的声音。 “嗯,出来得够久了,处理完正事,桓公必然是不会久留的。” 雅间里,郗超带着一群小孩吃饭。 “哥哥,我舍不得你。”郗超旁边的小女孩拽着他的衣袖。 郗超揉了揉她的头,“好好跟着谢先生学习,得空我会来看你的。” “超表哥放心,我会照顾好表姐的。”王献之拍拍胸脯。 “好。”郗超笑着伸手揉了揉王献之的脑袋,“那让我考考你们学得如何。” “!” “谈谈贾谊的五饵三表之说。” 王献之苦恼地抓了抓脑袋,气鼓鼓瞪着郗超,“超表哥欺负人。” 郗超身旁小女孩抿嘴偷笑,“你回答不出来,王表姐肯定会。” “堂姐。”王献之可怜巴巴转头求助女主王孟妤。 “我也会我也会。”谢玄一听王孟妤知道,就迫不及待想在女主面前表现自己,“三表五饵就是说对匈奴要爱人之状、好人之技、立人之道,就是给他们好处,以德服人。但我认为,对付这些蛮夷之邦,用德可不行,必须得把他们打服,打怕,打到他们闻风丧胆。” “......”这么杀气十足大家都有些不适,郗超倒是对他刮目相看。 郗超又让他们谈谈君子之道。 万万没想到,王孟妤与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慎独于心,防微虑始。” 郗超有些意外,原以为她只是有些小才,没想到竟是个有大智慧的,究竟是他太小看她还是她太会藏拙。 小柒:“宿主,还画画呢,咱是不是该出去拆个cp了。” 急什么,就说你送早了还不承认。郗超要是对着一小屁孩能有什么想法,不是变态就是变态。 小柒:“但女主有想法呀。” 有什么用,她压根都不会说。 小柒:“!不会说吗?那女主还千里迢迢追着男主呢” 建议升级智商。 小柒:“......”可恶的宿主~偶要画个圈圈诅咒你。 在酒楼坐了几天,再没什么收获。 这日天黑,夏书御剑悄悄飞入建康城,找个偏僻的小巷落脚,夜晚的皇城人依旧不少。 打听一下州府的方向,来到府衙门前。 要是这里也没有,那这幕后之手就厉害了。 还好,事情没越过州府去,卷宗里找到了详细记载,看完后,夏书捋了捋,大致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事情最初是从一件强抢民女案发生的。 一个叫路青云的富家公子横霸乡间,使计强抢了张大的女儿张氏,张大报官,路青云拒不认罪。 后来张氏的尸体被人从河里捞出来,张大一纸诉状递进县衙,状告路青云强女干杀人。 一番调查取证,县令陈福生判处路青云强女干杀人罪,斩立决。 本来路青云死了,这案子就算了结。 但万万没想到,处决路氏没过多久,赶上扬州刺史殷浩到永兴县巡视,县令师爷朱有德举报陈福生贪墨受贿,错判路氏杀人案,还拿出了证据。 刺史当场决定亲审此案,最后判决陈福生受贿错判杀人案,满门抄斩。 原告张大也被判了死刑。 粗略看来,证据链充分无懈可击,但仔细思考,又有许多不合理之处。 首先张大明明是个穷苦人家,哪来的钱行贿? 其次,主要证据都来自一人,师爷朱有德。 这朱有德也很可疑,状告自己的上司,不想混了要真那么清高,早不举报晚不举报,偏偏等到刺史巡视的时候才举报,跳过郡守越级上告。 而这刺史来得就更巧了,夏书敢说,这刺史殷浩即便不是主谋,也脱不了主要干系。 夏书看完悄悄离开,这皇城脚底下的州府,也没见得守卫多森严。 回到司马府,夜深人静。 案子是清楚了,翻案还得慢慢来,要想重审一个案子,必须提供核心证据。 主要证人朱有德也不必费力去找了,这种关键人物,肯定不是死了就是跑了。 突破口只能放在扬州刺史殷浩身上。 夏书总算明白陈仲之翻案为什么会被害,因为他从一开始使力就使错了方向。 他参加司马道福的文会,必然是想通过司马道福搭上司马昱,如果夏书不清楚来龙去脉,司马昱确实是最好的人选,有会稽王爵位,还是顾命辅政大臣,官够大,不怕事。 但如果殷浩是主谋,那么找司马昱是没有用滴,殷浩的扬州刺史还是司马昱提拔的呢,司马昱怎么可能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庶族,伤害自己的盟友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