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有人屠_第二百二十章 我该怎么办才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章 我该怎么办才好 (第1/2页)

    京师乱了,但其乱象之始,却是出乎所有人意料。

    因知凌御风为何而来,所以田尔耕和许显纯就处处防备着不让徐家有生事的机会。直到京师城中打斗的消息传来,田尔耕方知自己犯了什么错。

    “不、不好了!”有人急急而来。“有人在西直门外打斗,斗声震天,并已毁了城中数间民房。”

    “说清楚!”

    田尔耕面色铁青。

    “卑职等也不知发生过什么,只听得轰然声响,散在西直门外的兄弟们就纷纷赶去查看。可那几人动作太快,快得他们都来不及分辨,对方就已转换不见。”

    “几人”

    “两个,又好像三个,对了,应是两个打三个。”

    “西直门外,好像没有几件破烂不堪的房子。”

    “禀大人,那几间民房,皆为城中寻常百姓所住。”

    田尔耕不再多做推论,而是立马吩咐道:“召集所有兄弟,锁住西直门,不得让任何人通过。”

    “是!”

    那人领命而去,田尔耕也是走出了那处锦衣卫临时征用的院子,直往杨念如他们所在的那间酒楼赶。

    杨念如不知道,许显纯也不知道。他们正坐一桌之上,桌上有菜没酒,不过一壶香气扑鼻且热腾腾的陈年普洱。他们相处甚欢,不,应只能说杨念如和许显纯相处甚欢。杨念如说江湖事,说到惊人处,两人便是以茶代酒的同饮一杯。杨念如说完,许显纯也回礼般对他讲起了自己的官场见闻。和杨念如潇洒快意的江湖事比,许显纯所讲就更丑陋恶心些。每每这时,他们又都会同举一杯,为那精心掩盖的天下。

    不管他们言些什么,徐知远都只冷冷地坐着,间或将目光投向窗外,那里还有他关心在乎的人在。

    周采薇没有那么多可关心的东西,所以就只看着杨念如,她很想知道,那家伙脑中到底存了多少事,又有多少话没说。这不,整整一个时辰的时间,他就没有停下过。

    而当田尔耕出现视线之中,他们也就极为默契的停声不语。杨念如看徐知远,道:“老爷子好像并未寻着那么一个挥动长刀的机会。”

    徐知远暗送一气。正像杨念如所说,当今天下,也就只剩徐卿老爷子能真正去乱他的心智。他就是这么一个患有双重性格的人,冷漠时,世间定无一人会觉他有在乎的东西。可他真正在乎后,世间又变没有一人能去伤了他的在乎。徐知远是个很好对付的家伙,一直以来,杨念如都这么觉得。而他好对付的原因,就是他还重情感恩。

    徐卿老来得子,直到四十八岁,偌大徐家方有一个继承人。喜获徐知远,老爷子自是欣喜得不得了。为此,从来不曾烧香拜佛的老爷子也是破了例,亲自携着夫人一块,前往香山拜佛还愿。

    一路长大,徐知远除受自己父亲欺负外,也就没再受过什么委屈,这在徐卿的管养模式下,也就显得更加不可思议。

    和寻常的世家子弟不同,徐卿并未强迫徐知远早早就入学堂。徐知远五岁,他就带他一块走南闯北,父子二人,既没有随从相护,更没有车马相随,甚至徐卿身上所带,也不过数两碎银而已。

    就这样,徐卿徐知远的小手,两人自京师出发,再一路往南,行到云贵之地后,又过甘陕,重回京师城。

    离开时,徐知远不过一个生在富贵之家,身穿锦袍皮肤白皙的五岁孩童。再回京师,他就已长成了大人的模样。十一岁的他经历过很多也见过很多,一路行去,他甚都忘了自己身份,也忘了徐卿乃一能举长刀能斩贼匪的江湖人士。最初三年,一直都是徐卿在外保护他,饿了,徐卿会给他送上野味或馒头,渴了,他也想尽办法去寻甘甜冷冽的溪水。直到某天被一股山贼拦道,事情方才转变过来。

    那天的山贼很多,多到马蹄响时,徐知远忍不住就要伸手捂耳。他们本已身无分文很久了,那群山贼却是好像专意要与他们作对般。不,非是专意,而是对方看上了他那长得眉清目秀的孩子,想将他接去寨中,做寨子里的小公子。

    若真是做公子,徐卿可能真会考虑考虑,可从那些人看徐知远的眼神中,他看到了一些让人恶心的东西。所以为护徐知远,那个身抗长刀却只活在徐家家主这个头衔下的男子,终是用刀做了一件他不能做却仍做的事。

    那一战后,徐卿身受重伤,甚至连站起都不可能。初始时,徐知远已觉他要死了,他也确是快要死了,身上伤口纵横,给他包扎时,徐知远悄悄数过,那些流血的伤口,足有二十五处那么多。徐知远已撕尽了自己破烂的衣衫,却仍未能止住那不断流淌的鲜血。奇迹般的是,徐卿不仅没有死,还亲教徐知远去认各种药草,并因此而治好了自己遍身的伤。

    外伤虽是治好,徐卿却也在自己的身体中留下了许多查不到治不好东西。外人面前,他腰虽是挺的,徐知远却晓他这挺腰需费多少力气需忍多少痛苦。但这其中最让徐卿无法接受的,却是再举不起那把久随自己身边的刀。那太重了些,说来可笑,那随他征战数十年的刀,竟是太重了些,甚都重得他再举不起。

    也就自那天后,徐知远开始长大,不断在向徐卿学习时,他也开动脑筋。所以和徐卿比,他总能更容易的得到馒头,也能不费吹灰之力的收获雉鸡和野兔。

    将回徐府的那天晚上,徐卿和他谈过。

    “马上回家了,你就没有什么想问的”

    “没有!”徐知远摇头。

    “你若真没有,那便由我来问问。一路行来,你都看到些什么”

    “你想让我看的,我都已经看到了。”

    “那你可曾学到些什么”

    “需学的东西还太多。”

    “那你又是怎么选择的”

    “选择”十一岁的徐知远拨动着面前那堆柴火,不解的重复。

    “十一岁,虽还有些小,但你毕竟走过许多别人一辈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