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章 凤臆龙鬐踏雪行 (第1/7页)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jianian。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元好问所填此曲《水调歌头》,上阙勾景,下阙书情,境皆独得,意自天成。上片似藏有声,只寥寥四十余字,尽显黄河之雄壮,景之奇,情之深,气势绝伦,可谓上佳之作。 黄河自西而下,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始于藏川,途径陇上、中州、齐鲁之地,归流入海。词中描绘之处,便是位于河南府境内的三门津。相传此地乃大禹治水时,凿就的三条泄水狭谷,唤作神、人、鬼三门。鬼门居南,水急不可渡;神门居中,狭不容舟;唯有居北之门可过船,而为人门。 自此向南而行,约莫三五里步程,便见一株莽苍古柏屹于一尊巨岩之上。树高五丈有余,围干丈许,翠叶青针,虬枝峥嵘。干表历经岁月侵蚀,已然干涸如裂,形成一道道深浅迥异的沟壑。树根粗壮如柱,分盘于岩石表外,似是龙爪嵌着一般。远远观去,但觉此柏巍峨无比、气势非凡,便如腾云之龙,风起云涌,气势如虹,遂唤作“龙柏”。 这一年隆冬时节,雪虐风饕。 鹅毛般的大雪自数万丈的云空飘扬而至,像是天宫仙子撒落的玉兰花,又或是轻轻拍打翼翅的冰晶蝴蝶,御着瑟瑟的寒风,翩翩起舞。一连三日,殊无半分倦意,所至之处,如银装裹地,遍处霜白。 第四日醒来,风雪兀自未减。雪仗风势,风依雪舞,缠缠绵绵,相映千里。 这日午时前后,突听“嗖”地一声,但见一支雕羽箭倏地飞出,力携风势,划过漫漫雪空,射向一只棕毛野兔。 那野兔四肢修长、壮健,行动颇是机敏,闻得离弦箭声,后肢即向数寸来厚的雪地中奋力一踩,窜向一旁。待后腿及地,又是轻巧一跃,转瞬间,已跳至丈许之外。羽箭自它身畔掠过,刺入雪地之中。野兔不敢停留,又向一旁跃去。 其后紧随着一条大汉。但见此人身材甚为魁梧,三十来岁年纪。头戴锦貂毡帽,身着虎皮大衣,负一口花瓷箭筒,持一张冷月弯弓。举行间,尤显英悍之气。此人姓鲍名迁,居于附近的卢家村,平日里以打猎为生。 今日一早,天未全亮,鲍迁便整拾兵刃,赶往此处打猎。足足打了三个多时辰,却只猎到两只山鸡,并未瞧见野猪、野兔等大物,鲍迁不免心下失落。行将离去之时,却瞧得雪地中竟有几颗兔粪,一旁稀稀疏疏的足迹通向远处,鲍迁见后,寻思此处定有野兔出没,取来弓箭,便即沿着那印迹寻去。 果不出所料,仅过得三四里步程,便见有一只野兔。鲍迁瞧它身子健硕,少说也有五斤来重,抚着已然空空的腹部,喜道:“这兔儿个头委实不小,便去打来填填肚子。”主意既定,当即张开大弓,奋力射出一箭。 岂知野兔久居于外,甚为机警,它时而窜东,时而跃西,极难捉摸。鲍迁发出三箭,均被其一一避过。鲍迁赞道:“好家伙!反应真快!” 他并未气馁,展开大步,紧随其后,又取出两支雕羽箭,搭在弦上,一同射出。野兔避过第一箭,已闪无可闪,被第二箭射中后腿。野兔后腿负伤,但觉每一步均剧痛无已,行进之间,已没了起初如风般的速度。 鲍迁大喜,又张弓搭箭,倏地射出,正中野兔腹部。但闻“咕咕”一声,野兔已倒在雪地之中。鲍迁大喜,即快步上前,右手提起那野兔,笑道:“这回看你还怎么个逃法?”他取来适才所打的两只野鸡,自言道:“今个有下酒之物了。”说着便向回赶去,他兴致极好,沿路途中,轻轻哼了几首山歌。 走得十余里路,回到村头,却见得一座茅草堆就的酒肆,肆外高高挑起一个酒招子,随风摆动。那招子色彩已失了多半,正中“酒”字亦是残缺不正。此间店主姓陈,名阿三,也是卢家村人氏,做酒馆生意。鲍迁与其关系甚密,每每打来野鸡、野兔之类,便来陈家店中煮了吃,再配上一壶小酒,倒甚是逍遥自在。 鲍迁到得屋前,即高声喊道:“三哥!三哥!” 过不多时,只见肆内走出一位老者,白发如霜,颏下稀稀疏疏的几根胡子,体格甚是消瘦,腿脚亦不甚灵便,仿佛一阵风便能吹倒。此人便是店家陈阿三。陈阿三道:“鲍兄弟,回来啦!”他瞧着鲍迁手中提了野兔、山鸡,笑道:“瞧今个收成可着实不错!鲍兄弟箭法入神,可真是令人敬配。昔年若是从了兵,现下少也当个校尉啦。”鲍迁每次打猎而归,陈阿三见到总是这般称赞一回。 鲍迁笑道:“三哥,你可莫要取笑小弟了。”陈阿三道:“外面天儿冷,鲍兄弟,快请进来坐。” 鲍迁随陈阿三进得肆内,照旧坐在窗边一张空桌前。陈阿三取来一个铜盆,置了几块烧红的木炭,放在桌旁,道:“来,取取暖。”鲍迁将周身雪渍拍打了去,将野兔递给陈阿三,道:“三哥,这几日如此寒冷,帮我多烫些酒来,其余便按老规矩罢!”说完便在铜盆一旁取暖。 陈阿三应道:“哎好。”他提了野兔,到厨内烧了足足一大盆rou来,呈了一碟花生、一碟腌萝卜,又烫了一大壶酒摆上。鲍迁斟满一杯,送入口中,一饮而尽,叹道:“美哉!”他抓起一只兔腿,伴着酒,狼吞起来。 “黄河五鬼……” 便在此时,只听得屋外有人谈话之声,鲍迁本无意偷听,却是话到耳边,不容不闻。只是那声音极低,隐隐约约,只是在“黄河五鬼”这四字上语调颇重。 鲍迁心下疑道:“黄河五鬼?不知是什么来头?难不成这世上真有鬼神之事?”而后淡淡一笑,又吃了一杯酒。这才向窗外瞧去,见是两位男子恰巧经过。 鲍迁打量二人,只见其中一人身材高大,面貌粗狂,约莫四十岁年纪。另一人则是个白净面皮的汉子,书生模样,三十五六岁年纪。 鲍迁虽居乡里,但素来喜好结交朋友。眼见着两人相貌不凡,料想必非常人,大有结交之意,寻思:“我一人独酌,未免冷闷,不如请这两位兄台一同吃上几杯。”即出得屋来,抱拳道:“两位兄台请留步。” 那两人听得声音,停下脚步,回过身来瞧见鲍迁,满面疑色。面貌粗狂的汉子问道:“你是谁?不知阁下有什么见教?”鲍迁笑道:“我姓鲍名迁,乃粗人一个,哪里有本事示教他人?只是这天寒地冻,斗胆请两位吃几杯酒,去去寒!不知兄台意下如何?” 面貌粗狂的汉子道:“素不相识,怎敢叨扰?”鲍迁道:“咱们只消吃上三杯,便即识得了!” 那汉子转而向白净面皮的书生道:“贤弟,你意下如何?”那书生道:“大哥,这几日连番下雪,冻得甚紧,若能吃几杯酒,倒是极好。”那粗狂的汉子又打量一番,想来鲍迁并非恶人,即抱拳道:“既如此,吾二人那便打搅了!” 鲍迁道:“两位快请进!” 粗狂的汉子应道:“阁下请。”说罢,便与那书生模样的汉子随鲍迁进得肆内。 鲍迁引二人并坐一桌,斟了酒,说道:“乡野小地,菜品稀少,招呼不周之处,望请海涵!”长相粗狂的汉子道:“不打紧,有酒便好。”说着,三人一同吃了一杯。 长相粗狂的汉子道:“想不到在此处竟能吃到如此美酒,真是痛快!”白净书生亦道:“此酒香气醇厚,下肚之后,口有遗香,令人回味无穷,怕是藏了不下二十年。”鲍迁惊道:“阁下真是料事如神啊,此酒乃陈三哥自家酿制,距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