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梅鹃_(二十三)改制大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三)改制大潮 (第4/4页)

此大的成见,后来才知他憎恨不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他认为那是投机取巧得来的,跟真本领无关。

    “你们一个是走南闯北的,一个搞经济管理的,脑子比我们女人好使,我不作参谋。文竹,你自个拿主意,没钱我可以先垫着。”

    董梅怕说“用着”伤了文竹自尊,文竹心里有了底,还怀揣了另外的想法。

    外面的谈判还没完时,企业里的改制同时也在进行,批文一下,进程加快。改制的详细内容没有向员工披露,只有少数人知晓。员工只知道二百万分成二百五十股,每股八千元。

    固定工、合同工可以自愿申购,计划外用工和内退员工没有资格,购股的份额按员工级别分配。普通员工一人一股,好多员工还拿不出这么多积蓄,只能放弃。文竹虽在科室,也进了改制小组,但进厂时间太短,只能算普通员工。

    文竹想掂量一下陈嘉明,一次闲聊快结束时,文竹试探道:“厂长,我想长久为工厂发展作贡献,能不能多购二股?”现在文竹目前有购三股的经济能力。

    陈嘉明挠了挠头,看了一眼文竹,为难地说:“小文,你的心情我理解。但不要以为你跟我走得近,我就会照顾你啊!这么大的一个摊子摆在这里,多少人的眼睛在盯着我呀,我得一碗水端平啊!”

    多么合情合理的话,放在哪里都行得通,文竹心头的一丝忧虑也灰飞烟灭。成邦所说的人性不但没泯灭,而且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上更加闪亮。如果这“老贼”如愿了文竹,人情味是浓了,但有了其它的瑕疵,也枉费了文竹替他的辩护。

    最终文竹认购了一股,想不到回报是丰厚、可喜的,来年年底就有了一千元的分红。

    让人大跌眼镜的事还是发生了,一个终日无所事事的家伙居然认购了三股。那人与文竹相比,除了工龄,别无所长,摇摆于后勤与生产一线之间,要不是购股的事,文竹真不知道厂里还有这么一号人。

    文竹经过缜密调查,得知那人是陈嘉明的亲戚,欺骗的感觉像狂风暴雨一样袭来,无情、残酷的现实像匕首一样刺进文竹快要碎成几瓣的心扉。一切都敌不过血缘的嫡系,什么公平不公平,都像那阳光下的肥皂泡,褪去光环,一无所存。是非不再像黑白那样分明,黑夜里除了乌鸦一样黑的东西,哪能觅得光明。

    成邦尖锐的话语在耳边“嗡嗡”作响,文竹感觉给人抽了一下右耳光,自己又把左脸颊送了过去。脑子里乱得像给人硬塞进个拨浪鼓,摇响得隐隐作痛。

    看着西下的夕阳,文竹咬破了嘴唇也没想出所以然。一厂之主,一言九鼎,居然要靠谎言来迷惑大众。也许这是他一贯的行为,是自己给幼稚和单纯蒙蔽了双眼,误读成了高尚。

    本以为是一个道上的同志,却是两条路上的过客。万恶的私欲呀,难道你可以让人类恣意地糟蹋品行吗?狐狸不露出尾巴终就不是狐狸吗?曾经把他当作一面墙,如今却訇然倒塌,倒得那么干脆,一地鸡毛,找不到根基,也找不到人类曾经引以为豪的一丝良知。

    曾经以为走在深山老林需要保护自己,其实身陷人山人海中更需要保护自己,轻信他人不至于送掉区区小命,心中的真善美却给他搅得七零八落。受过伤的人喜欢把自己装在套子里,避免下次受伤。

    “我不需要套子,我会为自己的幼稚和单纯买单,不会为了一个伪君子而迷失自己,更不会为了他的谎言伎俩而改变自己的人生信念,在挫折中我只会越来越强大。”文竹在黑暗中挣扎了出来,叹了口长气。

    文竹精神上出现一小段焦头烂额的状况,物质上却毫发无损,对现实更有了骨感。而且应该值得庆幸,好比一艘贼船开走了,发现自己还在岸上。

    文竹不会傻到当面质问厂长,因为一个工龄优势就可以技术性击倒文竹,如果文竹提起那人的级别,他马上就给那人戴个官帽子。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是利益熏昏了头,二是备了大量的理由。理由跟*爆炸的蘑菇云一样,要多大就多大,要多多就多多。

    陈嘉明治厂确有一套,面对改制出现的乱子,都一一摆平。辞职的给买断工龄费,一分不少;内退的各个击破,按工龄根据原基本工资打折发放,直至退休;在职不走的,在原工资级别上加一级工资。

    改制真的给企业带来了新气象,甩了那么多包袱,就像小伙子蛰伏一个寒冬,到了阳春三月,卸了棉袄,活力四射。运转起来真的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快速,生产效率也有了显著提高,企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工贸合营龙城振兴工具厂”改为“龙城振兴工具厂”,陈嘉明厂长摇身一变为陈嘉明总经理,身价直接进入百万、千万富翁行列。

    在财富面前,人的私欲无处可逃。第一次改制陈嘉明得了九十股,占总股本的36%。按理只能得三十股,那些买不起的员工股份他全揽了下来,还说为员工着想。

    后来与他人相比,悬殊实在太大,敌不过情面,就故意转让出了几股,让他人看看他的高风亮节。有二股就落在了那个终日无所事事的家伙身上,大概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私欲作梗,引发了一场风波。陈嘉明野心不会就此满足,私欲还在蔓延,像火遇上了干柴,越烧越旺。

    过了五年,说第一次改制不彻底,职工股全部没收。一股八千返回一万二,员工自然乐意,加上每年的分红,当初投入的已经翻番,那些没买的员工悔得要抽自己嘴巴子。

    这只不过是陈嘉明用政府五年前留下来的钱做了一次好人,他的良心似乎没有坏透。其实他要攫取更大的利益,不施舍谁会愿意轻易拱让自己手中的股份呢,其实舍弃的与得到的相比,还只是个零头。退一进五,精明到家的“老贼”是不会做蚀本的买卖。

    第二次改制只允许管理人员可以认购,一股为一万元。文竹用返回的钱加上一万八购了三股,认为还会升值。

    此时陈嘉明的股份上升为总股本的70%,为一百七十五股,完全控股。当时谈判的胜利果实基本占为已有,工厂改为有限公司,性质私营,陈嘉明的身份有总经理变为董事长,企业已打上陈氏的烙印,无人可以撼动他的地位。成邦极端的攻击性预言成真。

    1997年春节前夕企业第一次改制拉上帷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