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章 蜡染(5) (第2/2页)
遐迩。因此,埃及应被认为是蜡染的发源地之一。 印度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棉纤维的国家,而且印度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已有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棉纺织品的记录,因此棉织品的印染术也可能发源于印度。虽然印度气候潮湿,很难发现古老的织物残片,但从其他地区出土的蜡染棉织物可以判断,印度曾拥有高度发达的蜡染文化。赵丰教授在《丝绸艺术史》一书中考证了新疆民丰地区尼雅出土的绘有**女神像的蜡染棉织品,根据神像头后背光具有印度文化的因素,认为蜡染工艺在东汉时已传入中国西部边陲,印度应是蜡染的起源地之一。 我国无疑也是蜡染发源地之一,从大量史料记载和古代绘画中可寻觅一些线索。发掘出土的精美的蜡染实物更是提供了有力证据,且把我国蜡染起源时间大大推前。陈维稷教授主编的《中国纺织科学技术史》认为,蜡染起源于西南少数民族,可追溯至秦汉之际,当时已利用蜂蜡和白蜡作为防染材料制作出白色图案的印花布,早于印度和埃及好几百年。美国人杜马斯法兰西斯卡特在其所着《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西传》一书中说:“现存中国的早期蜡染实物,比埃及、日本、秘鲁、瓜哇所发现的实物要早得多,特别是在敦煌石窟和新疆吐鲁番出土的蜡染实物足以证明。” 马来群岛蜡染产业的优势使其他也被认为是蜡染起源地之一,美国人费雷斯特所着《蜡染》一书中也提到蜡染发源地在瓜哇,至公元1515年以后,到那里旅行的人才把蜡染技术传到世界各地。 以上这些地区被认为是蜡染的发源地,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区限制的;蜡染技术高超且工艺保存完整,另一方面原因是有出土文物或者文献资料可供佐证,至于在已经消失了的文明中是否有蜡染技术就不得而知了。 从最质朴的蓝出发,“蜡染”诗意与灵性的惊艳之美 织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蜡染”何谓其然也? 蜡染,古称“蜡缬”,是以蜡为防染材料进行防染的传统手工印染技艺。 一块方巾,一尺蓝布;一笔一划,一点一捺。或似汤汤瀑布泉,又似白烟花簇雪。 一只蝴蝶,一朵小花,素雅淡然,宁静久远……随心的勾勒,多变的颜色,清新脱俗,潇洒惬意。 当白布平躺在木板上,蜂蜡跳进陶瓷碗里,木炭灰和蜡的相遇就开始了。 蜡刀巧妙行走江河,由浓转谈,不知不觉间布上的世界浑然天成。 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洗个澡,再蒸个“桑拿”,或深或浅的龙纹,蝴蝶纹,铜鼓纹……便出现了。 最后经过去蜡,一幅巧夺天工的水墨山水画便完成了。在这过程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出特殊的“冰纹”,更加具有魅力。 蜡染的魅力在于传统手艺作为一种抒情达意的工具,可以在现代人的奇思妙想中有更多元的表达。 艺术家们将蜡染作为现代艺术、纤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蜡染技法视为现代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另一方面,艺术家们也将蜡染艺术“衍生”到日常生活设计的方方面面。 蜡染一般使用植物或者矿物染料。自然染料具有环保和原生态的属性,却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少染色植物有固色弱的特点,但是艺术家龚建培不愿被其所约束。 他认为:“我们如果只是继承而没有发展,没有在现在生活方式和现代观念上的‘活化’,这不是条正确发展之路,我们必须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从90年代开始,龚建培便不断地在蜡染技术上进行突破。 他将部分蜡染的载体由丝绸、棉布等织物改变成了纸本的手工宣纸,创作出了一批在色彩与形式感上独具匠心的新作品。 这批作品在纸本的选择上包括了高丽纸、加草皮纸、毛边纸和正面为绢背面为宣纸的特制纸;在植物染料的使用上主要选择了靛蓝、栀子、茶叶、紫草等。 纸本蜡染随着时间的流逝沉淀出别样美感的实践,使他的艺术在“变”的过程中不断传递着自然赋予的美。 色彩的渐逝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也是时间变迁的见证,这种变迁或许会让作品在不同的时间里传达出不同的自然美感。 龚建培说,“传统艺术只有和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才会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只有和现代观念结合起来,才能被现代社会所认可。” 蜡染可以和纸本完美契合,这是否也预示着其它更多的跨界可能? 丝绸的舒适体贴,蜡染的淡泊素雅,两者同时具有的安宁作为牵引,使它们更加令人放松,享受心灵的一方净土。 将丝绸和蜡染完美结合的美国艺术大师CarolynDoe制作出了许多美轮美奂的画作。 一间屋子,一片黄沙,一方蓝天,不是孤独萧瑟的怅然若失,而是独立天地的豪迈大气。 杜甫曾语:“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独守自己茅草屋的同时,为天下人贡献出一块小小天地。 磅礴大气的不是房屋的宽敞明亮而是内心世界的包容与宽广。 银装山水中的独钓寒江雪;飒飒秋风中的登高望远;茫然天地间的眺望凝思。生命的真谛不知不觉间便以流露。 蓝桥春雪山涧落,丝随秋风天地飘 蜡染之美,使人们为之倾倒,蜡染的艺术也被传承和创新下去。另外一位艺术家刘子龙将蜡染技术和绘画结合,并加以创新,创作出了彩色蜡染画。 绚烂的黄,炽热的红,平静的蓝,大胆地跳着,唱着歌儿,似乎是伴着一阵暖风就这大片的阳光,一切都那么的祥和美妙。 懒懒地伸个腰,哼个小曲,漫步在这美好人间,生活是那么的美好。 古代苏轼有云:“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乘一叶轻舟的超然洒脱,不惧风雨,随心所欲,在浮华的世界中一笑而过,内心淡然。放肆的渲染,肆意挥洒染料,放荡不羁,不拘一格。 当蜡笔变得细腻,当蜡染变得绚烂,不一样的结合带来的是不可言说。一个是大胆泼辣,一个是小巧温婉,奔放和含蓄不在是对比,而是般配,一场契合的相遇便开始了。 最质朴的是最民族的,最单纯的是最用心的。生命的本质就是如此。匠心而制的蜡染,丝绸,作为民族的象征一直在诠释生命的真谛。 蜡染之美不止于五彩斑斓,不止于精雕细琢,在于的是内心的感受。#x#x#x#x#x大时代的梦#x#x#x#x#x#x#x#x#x#x#x#x#x#x#x#x#x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