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平西凉上国柱归京 (第2/2页)
城门口一匹快马冲入城中,马上一位军士手持一面皂角旗,上面一个显眼的“董”字。那军士口中呼喝:“董大将军大破羌人十万人,杀敌七万,俘虏三万!” 那军士快马掠过,路边百姓听到此言皆欢呼声阵阵。 一年前,羌人集结十万大军攻陷西凉诸郡县,朝堂大为震动,董庞乃当今太后之兄,封上国柱,拜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请命亲征西凉。 鏖战一年,终于大破羌族,凯旋班师回朝,百姓无不夹道欢迎。 王协看见胡总管跟随一群车驾后面向内城走去,正巧与胡总管对视,胡总管提着烟杆呵呵一笑,向王协招了招手。 王协一笑,小跑了过去,胡总管指着前面负手前行的华丽公子哥的背影笑道:“小协,这是我家公子,走,跟在我后面,带你进内城看一看董大将军和百官的风采。” 王协笑着拱手,心中开心。 胡总管也会心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玄武在北,故内城北门被唤玄武门,内城之外,护城河宽约十米,长桥在上约有十六驾马车同时通过也尚显宽敞。城墙高十几米,雄壮气派。 入了内城,街道更加宽敞,以有甲士列队站立将百姓与道路阻隔开来,留出七八米宽敞的道路来。 “小协还没来过我们李府的商铺吧,前面靠近皇城的铺子便是了。”胡总管指了指前面一家高挂李字白旗的商铺笑呵呵的说道。 走进商铺,那是一家经营杂货的铺子,门前几位家丁已将门前的百姓驱散,留下一片宽敞的地方,举头不远处便是皇城了,皇城外的护城河更加宽阔,城墙青砖铸就,高耸无比,更有塔楼树立,可纵览全城,城墙上面甲士林立,王旗招展,气派非常。 胡总管带着王协立在李家公子身后,胡总管小声对王协说道:“待会会有百官在此地相迎,三公九卿已在皇城内候着了,听说皇帝陛下也会亲自迎接呢!” 王协瞥了瞥嘴,心想这董庞果然是厉害,竟然皇帝陛下都来迎接他。 说话间便传来消息,董庞带着部将已经入了外城了! ****** 皇门唯有一处,名叫永安,乃是当今圣上亲赐。 一辆华丽无比的十二驾马车停在永安门边,一袭龙袍的男子在一名太监的搀扶下下了车驾。他面白如雪,有些消瘦却精神奕奕,头戴龙冠,负手向前,不怒自威,夹道群臣俯首高呼万岁。 刘宏缓缓来到瓮城内已经搭设好的御台上,此时一位身穿华袍的雍容女子已端坐在此。 刘宏拱手请安道:“孩儿见过母后。” 这位只有二十四岁的皇帝恭敬地施礼,那已年过四十的太后,微微一笑,说道:“皇儿快些入座,国舅已到外城。” 刘宏坐了下来,拿起一串西域送过来的葡萄慢慢咀嚼。 董庞体型魁梧,方脸重眉,高骑一匹黑鬃碧眼马,身披玄黑甲胄,阳光之下光泽熠熠生辉。 身后紧随一人身披白甲,肩挂蓝白披风,神情倨傲。 胡总管暗暗努了努嘴说道:“看,那就是上国柱董将军,后面那个是段颎将军,羌人的八万人马就是他带队冲锋给打溃的。” 王协愣愣的点了点头,心想此人好生神勇,不禁多看了几眼。 董庞率众将放缓马步享受着百姓热情的欢呼,此番大胜让董庞名声大噪,在百姓和士卒中的声望更是大涨。 此时玄武门内走出一人,为首一人面宽大眼,身材健硕,膀大腰圆,一身甲胄,身后领不少军官,向不远处朝玄武门走来的董庞单膝而跪高呼道:“五官中郎将何进率镇安军各部将领恭迎上国柱班师凯旋!” “恭迎上国柱班师凯旋!” 随着十几位镇安军将领单膝跪地高呼,百姓们竟也不自觉的跪下高呼道:“恭迎上国柱班师凯旋!” 百姓声音没有军官们整齐,却是此起彼伏,声声不绝,好不壮观! 李家公子轻叹道:“北击苍莽,封侯拜将,男儿如此,亦复何求!” 王协在其身后听到这一番话略微震惊这李家大公子也是颇有志气的男儿,心中有些佩服,不由多打量了几眼,李家公子转身正与王协四目相对,李家大公子见王协一身破布烂衫便不以为意,径直回了商铺中。 待大公子走后,王协侧头问道:“胡总管,你家大少爷一表人才,怎不去做官?” 胡总管叹息道:“公子一身才气,奈何党锢之政不许公子为官,公子如今学业有成,入得太学,只求可以遂了公子的心愿呐。” 王协无奈摇头,此时何进等人让出一条道来,董庞高头大马缓缓入了内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