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节 代理团长 (第1/2页)
(一) 从探空望远镜里亲眼目睹了一架歼7拖着浓黑的长影,当空坠下,肖杨的心凉透了。事实却比他想像还要糟,有线通信终端里很快传来一个声音,“陆军兄弟们,这是28号机场上最后一架能升空的战斗机,我们已经尽力了。” 不!不!不! 三声咆哮,撕碎了来自机场的报告,很快又被接踵而至的对地*轰得苍白无力,微忽其微。肖杨cao起那支陪伴了自己四年的95式突击步枪,冲出防空工事,直指天穹,倾泄着他的愤懑。 李股长眼疾手快,一把把他拖回来,扔到不足十平方米的团指挥所一角,气喘吁吁,艰难地咬出微弱无力的两字,疯子! 来自海面的炮击、空中的轰炸越来越猛烈,肆意蹂躏这支刚刚赶到登陆口,才刚刚构筑起工事的轻步兵部队…… 一枚炮弹落下后,陈诚从土里拱上身,伸出头目视海面。班长说,在同一个地方落下两枚炮弹的机率是很低的。 鬼子军为什么非要在这片海滩登陆不可?陈诚入伍才一个多月,还是一名新兵,但是他也知道“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场定律,从小听隔壁越战老兵讲故事也知道,“攻方总要比守方付出更大甚至数倍的代价”。摆在这片登陆区域的是一个整编步兵团,当然,由于部队在赶赴宜兰海滩的路上遭到了致命性的远程打击,现在只有半个团了,听说团里几位主要首长也牺牲了……即便如此,我方防守兵力也有五、六百号人,工事已经慢慢构建起来,弹药、食物非常充足。鬼子军是从海上来的,就算拉来几艘大型登陆舰又能有多少登陆兵力?一个登陆波次又能投送多少兵力?现在不是大舰巨炮时代,使用舰载攻击机、精确制导炮弹、*的成本很高,还必须事先掌握对方的防备部署的准确情况才能实施高效率的打击。陈诚注意到,鬼子军只出动了攻击机,只使用*到处乱射,舰炮数量不多,口径也不大,似乎打的也不准,如此狂轰滥炸了半天时间,有效果吗?为什么会这样? 陈诚望着寥远而空寂的海面,只听到攻击机的引擎声,看不到船。 “小昆明!”工事交通道的另一角传来熟悉的声音,是方班长,他现在代理警卫调整连1排排长职务。昨天遭遇空袭时,原任排长还在团部指挥车上,也牺牲了。 陈诚应声跑去。 方排长压低陈诚的身子,说道:“悠着点,小心炸着。给你个任务,去团指探探情况。记住,回来只能跟我讲,不许乱说。” “是!”陈诚欣然应允,又迷糊道:“探什么?” “看看你老乡的情绪如何,”方排长的口气忽然变得很强硬,“记住,回来不许跟别人乱说,否则军法处置!” “认得喽!” 陈诚翻个身到另一条交通道里,向临时团指挥所爬去。 方排长口中的“你老乡”指的正是云南昆明籍副参谋长肖杨少校。战前,22岁的他刚从地方高校毕业时还只是专业技术少尉,后来因为在几次重要的处突任务中表现卓著,连年破格晋升,24岁时已是上尉,成为14军司令部里最年轻的副营职参谋,听说是因为某首长评价他“戾气太重”所以从通信处调到了作战处,还送进军校的分队指挥专业恶补了一年;去年,他27岁,正常晋升为少校,提了正营职,又下派到云南省预备役步兵师挂职锻炼;战争爆发后,预备役师进入了战备动员,肖杨坦任ID团副参谋长。 ID团扩编期间,陈诚缀学参军,在ID团警卫调整连当兵。一周前,ID团作为第三批参战部队之一赶赴战区,在岛东北部坦负地方守备任务。昨天,ID团接到了命令,向宜兰方向紧急机动,行军途中竟遭到了早有预谋似的空袭,高炮营车队被数枚*打残,接着,团部和通信连车队受到了更为精确而猛烈的攻击机轰炸,伤亡惨重…… 来到指挥所的工事外,陈诚听到了争吵声。 “没有制空权、没有制电磁权,仅凭一个残掉的预备役步兵团,炮兵营到现在还是半瘫痪状态,怎么守?用命守也守不过来!”咆哮者cao着一口很标准的普通话,只是隐隐中还透着昆明口音。 “少校同志!”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称呼,在同一个单位里是不会有人直呼军衔的,“虽然我们与上级暂时失去了联络,但是按照规定,你现在是ID团代理团长啦!团长应该做的不是抱怨自己的部队素质,而是想办法鼓舞士气、积极部署,阻击敌人登陆。团长同志!” “狗屁团长,ID团就是他妈的后娘养的。我们在这瞪着眼挨炸都两天一夜了,人一个接着一个死掉,想开枪都没地方开,有线电话也才架到28号机场,派往师部的通信员还没回来。师部倒是好像一点都不心急,不加强点防空力量也就算,可是好歹派个官儿来呀!什么政治部副主任某团副团长之类的来撑撑场面也好啊!我一个做技术出身的能顶个屁用!毛线,我们的空军哪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