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九节 赌棍 (第3/3页)
协调指挥员吴品大校、秘密进驻101大楼的执行指挥员司马玲玲上校、中南海派驻战司的专职联络员林玲上尉、林兰派驻花莲的专职联络员陈天华上尉,以及直接受益的“外线某部”。 鉴于敌谍近期活动猖獗的情况,此事在具体部署上,并不通过总参二部和战区情报、保卫机关。驻守后方的六名直接知情人中,林兰作为总指挥负有完全责任,另外五人均实行“连保连坐”,不管哪个环节、哪个方面出现问题均负有直接责任,不论事后调查结果如何,都要接受军法审判。至于“外线某部”,尽管林兰没有说明是谁,但吴品能够猜到——“那个人”犯不着自毁长城。 负责坑道施工的是总参直属某工程旅,所涉工程人员的知情范围仅限于坑道本身,且在施工结束后即调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处于事实上的隔离状态。这里也不可能出现问题。 间接知情人则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战司情报、保卫机关首长,如总参二部专职副部长兼战区副参谋长王达明少将、战区二部部长刘至明大校、三局局长李健大校、接替吴品出任十一局局长的原总参二部办公室主任许光祖大校、战区保卫部部长郑中华大校等等。 这类人拥有较高的安全级别,只要嗅觉敏感,且别有用心,就有条件、有能力在职权范围内侦知设备的存在和用途,但由于视野受限,短时间内还无法确定到设备的具体部署位置。 第二类为CB师主要领导及相关业务人员。 新城火车站毕竟处于CB师防区。总参施工队是在“战司高度重视花莲防务”的大背景下,与EA集团军直属工兵团一部混编后进驻花莲,以支援师属工化营,加强新城火车站坑道防御体系作业之名(事实上也需要加强),秘密挖掘指定坑道的。由于整体工程需要在师作战科指导和工兵指挥所统一部署下进行,除了师长吴品、副师长李正太、参谋长封常清轮流巡视以外,作战科还抽调一半人员到工地,与工兵指挥所吃住在一起,以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能满足实战需求,因此,总参施工队的“额外施工”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密。 埋头工作的大头兵或许意识不到,“军里来的”同行整日在维修所地下叮叮当当敲打什么,但工兵指挥所、师作战科乃至师一级首长都不是傻子,他们或多或少能察觉到一些,只是限于纪律,不敢问、不敢说罢了。 但是第二类人即使想破脑袋,也想不到秘密坑道里究竟会藏什么东西。因为就连总参施工队也蒙在鼓里。 唯一解释,就是战司机关和CB师都有内鬼,并且两者处于同一阵营、同一网络,彼此之间联络密切。 联系飞回花莲途中遇袭的种种,再结合敌人并不打算生俘堂堂大校师长的情况,吴品很快猜到CB师那只鬼最可能是谁,谁又最不希望他能活下来......... 我而猜到了又能怎样? 吴品首先必须活下来。 于是他又赌了一把,他赌这支部队的底细,如果赌对了,敌人必定会感到震惊,这种震惊或许能让他多喘几口气。 庭车常“叛逃”以前,“寡妇”组织是由十一局通过庭车常实施管理的。 “寡妇”的情报网络本身并不庞大,其情报来源的稳定性也远远不及国家机器直接运作下的情报部门,但得益于独特的“细胞分裂”式运作模式,其短期内的“复制”能力极为强大。用CIA分析顾问委员会的话说,“该组织以一种类似于宗教狂热的力量,将那些不甘寂寞的谍报天才、那些渴望发挥余热的前谍报人员以及那些对谍报事业充满向往与幻想的普通人,以‘计算机网络共享’的形式迅速结合到一起,这种结合谈不上紧密,它更像一种魔鬼之间的契约........据目前可知迹象,其幕后组织者极有可能是曾任总参三部情报官的庭姓少校,对于‘寡妇’组织而言,他更像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和信仰,只为才华而生的精神领袖。有理由相信,PLA在利用这股可怕力量的同时,也时刻准备着将它毁灭.......” 不管外界如何评价,“寡妇”确实做到了传统情报机关难以做到的。十一局组建之初,“寡妇”就侦获了大量来自J.S.C.O.内部的资料,其中包括专为赴华秘密行动量身打造的“阿兰朵”特遣队。吴品作为曾经卧底CIA外围的十一局首任局长,对A国各地区司令部、各军种以及各大情报机构之间的矛盾也并不陌生。 从太平洋司令部现在的情况看,从来没到中国,可以避开诸多泄密隐患,同时又非常适合用于中国战场的“阿兰朵”无疑是执行这项任务的上上之选。 于是,吴品又赌对了。 他们确实是“阿兰朵”,是那个正与“外线某部”合作愉快的A国太平洋司令官宪兵参谋官K上校的直属部下。他们对连“阿兰朵”到来都没能逃过“寡妇”眼线的所谓事实,吓到了,吓得不轻。 最后一把,吴品赌的是庭车常信不信他,敢不敢信。 现在看来,他暂时是赌对了。庭车常确实听懂了他的话外语,并清楚现在的情况已经严重到即便林兰全力补救也难以收拾的地步,其最坏的结果,是“外线某部”像前总参三部直七处京东站那样全军覆没,而CB师那只鬼跟战司那只鬼遥相呼应,继续为所欲为........ 目前挽回谍报战线败局的唯一办法,就是果断放弃迟早要失去的一切,断腕保身。 庭车常果真下定决心了吗?吴品不禁又问自己。 抽打在脚下的风沙越来越紧了,吴品听到远远的中国人的怒吼声,也听到身边极为流利的中国粗口。“阿兰朵”不愧是“阿兰朵”,连条件反射下的对骂都能自然地骂出极为纯正的中国粗口。 “叫你妹啊叫!有本事杀过来,爷不怕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